受访者马先生的话代表了患者的声音:“我感觉大部分人上网查都是被迫的。因为去医院看病,除了一些大病,从医生那儿得到的信息常常只是结果,很少有医生能仔细给你讲解。”
“一上午门诊要看几十个、上百个病人,每个病人能分到的时间极少。真的没空和你慢慢谈病情,没空去聊治疗方案的选择。”在省内几家三甲医院,接受采访的医生几乎异口同声。
因此,网络上一些看着耐心、细致回答问询的医生获得了病人追捧,有的粉丝数量已经成千上万,成为“大V”。
记者上网搜索多个有关医疗健康方面信息的网站发现,寻求疑难杂症良方的人居多。记者以给家人看病为由,与一位网站负责咨询的“医生”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很多人患了疑难杂症或者绝症,往往“病急乱投医”,或者在网上寻求各种治疗办法,或者道听途说打听“偏方”,某地出现的“养生馆哄骗顾客喝洗脚水治病”就是个显著的例子。
无法甄别的海量医药信息,还带来另一种情况。90后女生小王甚至和母亲闹僵了。她最近体检有一项指标不正常,但却和母亲围绕怎样治疗产生了巨大分歧。她说:“母亲从网上看的信息跟社区医生说的不一样。她说社区医生不是专家,网上的医生是个主任,应该听网上医生的。”
明明是“陷阱”,为啥还有人跳
“来听听吧,对你父亲的脑血管病肯定有好处。”在朋友几次邀请之后,在某高校任教的刘女士带着老父亲走进了一场健康讲座的现场。
讲座地点位于石家庄南二环附近一栋大楼的17层,刘女士走进去时,偌大的会议室里已经座无虚席。一眼望去,白发老人占了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