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我很享受搞科研的过程”

2016-05-13 10:10: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晓娟
由韩春雨及其团队发现的NgAgo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剪刀”。世界级的科学发现,“非知名学者”的身份,让韩春雨不仅在学术界“一鸣惊人”,更引发媒体和大众关注。

韩春雨在向媒体记者介绍技术细节。 河北日报记者郭伟摄

    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由韩春雨及其团队发现的NgAgo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剪刀”。世界级的科学发现,“非知名学者”的身份,让韩春雨不仅在学术界“一鸣惊人”,更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5月11日,记者来到韩春雨的实验室。

    笑时弯弯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韩春雨向记者做自我介绍时,喜欢套用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介绍自己:“其实,我是一名科学家。”

    □河北日报记者 郭伟

    “我非常想和您资源共享,但现在实验室只有4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每天都有一百多封邮件,抱歉无法及时给您回复。”

    “合作的事情我们暂时不考虑,如果需要实验样本您可以来实验室拿。”

    ……

    个子不高、圆寸发型、运动装,河北科技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室外走廊里,42岁的韩春雨边走边接电话,一个电话刚挂,下一个铃声又起。

    5月11日晚7时,天色渐暗,但实验室里扎堆前来采访的记者还未散去。两名北京大学的博士也在等待,希望能拿到一些实验样本。

    空气浴振荡器和离心机像平时一样传出低频噪音,但它们似乎不再是这间实验室的“主旋律”。

    这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门厅里的成果展示栏里,还未来得及添上基因编辑技术相关内容,但韩春雨和他的NgAgo,已名声在外。

    一切似乎来得太快。

    “我是不是成‘网红’了?”

    新闻纵深: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红”了?

    韩春雨:5月2日论文刊发几小时后,学术圈里的朋友就开始有打电话祝贺的。和我做同领域研究的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教授,第二天就派了手下得力干将从上海坐飞机过来。一是祝贺,二是交流。在论文刊发后,MIT(麻省理工学院)的BBS上就开始有人讨论这个话题,引发了业内更广泛的关注。《生物通》等国内专业领域网站也开始陆续报道。

    在学术圈里火了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到了5月8日,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采访和报道后,论文内容才被许多大众媒体关注,开始在网上广泛传播。

    说实话,真的是很意外。我对学生们开玩笑说,我是不是成“网红”了?

    新闻纵深:很多“圈外人”可能并不了解您的专业,您怎么看待大众对这一前沿科技成果的关注?

    韩春雨: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由“制造”走向“创造”,高科技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都开始步入大众生活。大众对我的研究关注,其实是对科学的关注和追捧。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来看,这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当然是好事。

相关新闻

石家庄基因大咖韩春雨 新发明震惊世界(图)

2016-05-12 11:21:59

这次发表的论文的第一作者高峰,是韩春雨带的研究生,从读研期间就一直跟随韩春雨做实验,毕业后继续这一工作,睡在实验室,没有工资,韩春雨每个月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一补贴给高峰当伙食费,师徒俩在实验室默默地捣鼓了两年。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基因编辑技术取得新突破

2016-05-11 11:25:39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韩春雨团队的研究表明,来自格氏嗜盐碱杆菌的一种Argonaute蛋白作为一种核酸内切酶,在向导DNA的引导下,能够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

河北科技大学教授韩春雨发现基因编辑新工具

2016-05-10 08:33:52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找到基因编辑新工具,他和研究团队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的Argonaute(一类庞大的蛋白质家族)来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真正实现了对基因组的任意位置进行切割。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