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阜城县图书馆新建的儿童阅览室里,孩子们的阅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郝红军摄
电子化借阅呼唤管理升级
2015年1月,正定县图书馆1500平方米的新馆正式开馆。在这里,正定县图书馆也终于结束了图书借阅的手账时代。
“之前都是手写借阅证,直到2015年底才实现了分编、录入和借阅的电子化。”正定县主管图书馆的文广新局副局长孙志坤介绍。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视,伴随着免费开放资金的下拨,目前,很多县级图书馆在电子化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记者走访的县级图书馆中,多数都在利用这部分资金,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
“越是电子化,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的问题就越突出。”在衡水某县,一位图书馆馆长告诉记者,本县的这家图书馆,除他本人外,共有6名工作人员。“今年已经43岁的我,是里面最年轻的一个!”
这位馆长无奈地表示,在1991年自己进馆后的25年里,县图书馆再没进过新人。“县图书馆只是一个股级单位,这些年一直都没有编制指标——县里好不容易来几个年轻、有学历的,根本轮不着图书馆。”
除了长期不增加编制无法补充新生力量外,在一些县级图书馆,编制不足或编在人空的现象也很普遍。
在保定某县,县图书馆馆长介绍说,该馆共有4名工作人员,除了自己是个有编制的“正规军”外,馆内的其他三位工作人员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从电影院借调,一个是政府购买服务。
而石家庄某县图书馆负责人则表示:“县图书馆有12个编制,可现在只有9个人在馆,3个年轻、能干点儿的,都被借调走了。”
令这位馆长忧心的还有管理员的业务水平:“我们的管理员中,学历最高的是个杂牌中专毕业的,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现在每逢图书馆对外搞推广,这位馆长都得亲自动手策划、写材料。“起初也让他们试着写过材料,写完了通篇都得我一字一句改,还不如我自己写省事呢。”
“现在图书馆工作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岁数大的工作人员学起这些东西来,实在有点吃不消。”衡水一位县图书馆馆长在馆里硬件条件上来后,有心开办县图自己的微信公共号,面向读者进行好书推荐等互动活动,“可是以我们现在的人手,没人能完成这些工作。人员老化、学历偏低,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新瓶颈。”
“县馆人员配备、人员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提高。”刘桂芳说,事实上,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并非仅仅是管理借阅,还应该有很多更加专业的工作要做,比如了解读者阅读倾向和心理、阅读结构,根据读者的个人情况推荐适合的读物;组织策划相关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等等。但目前碍于各种原因,县级图书馆管理员往往素质不够整齐,人手不足,个别管理员应付日常借阅尚显吃力。
“读者阅读设备、阅读口味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为县级图书馆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衡水阜城县图书馆馆长李晓说,如何令群众关注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摆在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各地县级图书馆的借阅人群,普遍集中在初中以下儿童和老年人中。“老年人受传统阅读习惯影响,最喜欢报纸杂志,阅读兴趣集中在养生类和国家政策类的党报党刊方面;儿童则主要集中在名著和绘本方面。”为了从娃娃的阅读习惯抓起,阜城县图书馆在今年2月布置完成的2000平方米新馆里,专门开设了儿童阅览室和亲子阅览室。数千本最新入馆的蔬菜种植类实用图书,则开始吸引农村读者进馆办证。
“在县里,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而言,图书馆还是个新鲜事物,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都需要引领。近几年,阜城脱贫工作搞得挺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更多的人开始转向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县图的活跃读者和潜在读者越来越多,这也对我们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