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沧州古树名木图志》进入最后定版阶段,全市的15973株古树名木列入其中。许多古树流传着离奇的传说、精彩的故事,保护这些古树名木也成为一种对文化的保护。下一步,沧州市将对入选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并呼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一株古树一本书记载光阴的故事
古人不可见,古树时可遇。每一株古树的年轮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吴桥县铁城镇北关村一棵唐槐,已有1300年的高龄。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时,路过此地亲手栽种。如今,这棵唐槐高13米,树干中空,树冠枝叶却极其茂盛。周边还有杨、柳、榆、椿、构、桑等树围绕,唐槐高大居中,附近村民奉为“树仙”。
像这样关于古树的传说故事,在《沧州古树名木图志》中还有很多记录。这本志涉及11科、18属、20种,共计15973株。其中单株175株、群32个。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1285株,二级古树11080株,三级古树3589株,名木19株。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古树分为三级,其中树龄500年以上为一级,树龄300年至499年为二级,树龄100年至299年为三级。”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树龄百年以上均称为古树,另有些珍贵稀有或具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可算作名木。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沧县大官厅乡北白塔村有一棵枣树,叫做“不死树”。与各级古树相比,“不死树”不算高龄,只有78岁,但它的身上却发生了起死回生的故事:1940年日寇侵华时,八路军在大官厅乡一带开展游击战。日寇用机枪扫射群众,数十人遇难,民房化为焦土,酿成“北白塔惨案”,其中一枚子弹打断这棵树的树冠。后来此树重新抽枝发芽,顽强生存,至今枝繁叶茂。古树名木挂牌留住更多“活化石”
即将出版的《沧州古树名木图志》,万余株古树名木入选,古树名木保护将依册施行。今年,我市将陆续为收录《沧州古树名木图志》中的古树名木挂牌,进行保护。“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生长着的文物和‘活化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每一棵古树名木从发现到甄别、筛选,再到拍照入册、搜集民间故事,过程艰辛。
“我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薄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次,他们在盐山县孟店乡工作时,发现了一棵古树——杜梨树。因有其他任务,工作人员决定下次再来对此树进行甄别、筛选。时隔不久,工作人员再至此处时,那棵杜梨树已不见,留下的只有一个深深的树坑。
“非法买卖古树名木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些地方为凸显历史文化品位,高价购买古树名木。我们为古树名木制作围栏、悬挂名牌,就是让古树名木进入群众监督的视野,震慑非法盗伐者。”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市投入5万元,为21处古树名木制作围栏、悬挂名牌,今年还将继续扩大挂牌范围。加大搜寻力度呼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南皮县王寺镇唐孙村,一户刘姓人家院内有一棵文冠果,曾有人要花大价钱购买。当地林业部门在鉴定古树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棵树。据测算,这棵树树龄在200年以上,是非常珍贵稀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该树种在沧州发现的唯一一株孤树。听到这些,刘姓主人改变了主意。他说:“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多少钱也不卖!”在刘姓主人的精心呵护下,这棵树枝繁叶茂。
“保护古树名木,需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沧州古树名木图志》中收录的古树名木,大部分靠群众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再去甄别、筛选。而日常的照料、保护,也多由附近居民和各村镇政府出面负责,“各县林业部门,可提供病虫害防治的指导。”
下一步,沧州市林业部门还将继续加大古树名木搜寻力度,希望广大群众向当地林业部门提供线索。同时,还将开展社会认养活动,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