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蔡艳荣)日前《石家庄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该规划对石家庄市今后五年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标准
《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城乡特困、救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救助政策,推动单一救助向多元救助、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资金救助向资金加服务救助转变。逐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缩小城乡低保差距。
要积极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认定条件,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实行“阳光救助”。完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建立核查对象指标评价体系。
要全面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出台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细则,提高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标准,并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平台融合的“一站式”结算。
着力加强临时救助。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救助服务窗口,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临时救助工作机制。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逐步将社会救助范围扩展到全市人口。
同时,全力加强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推进救助网络建设,扩大救助的覆盖面,提高救助的及时性。市救助站救助服务网点覆盖所有市内各区,县级救助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
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作用,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社会为主体、法制为保障,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监管到位、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以上。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等多层次、社会化的老年长期照护保障机制。普遍建立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和照护补贴“三大补贴”制度。推行“互联网+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所有的乡镇(街道)建有综合养老服务设施。逐步拓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域、范围。加大推进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力度,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全面融合。
在加快发展儿童福利服务方面,加强儿童福利设施建设,提高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加强儿童保护,开展面向所有儿童的救助保护服务。推动将儿童福利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服务。
加快慈善事业法治化进程,探索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政策衔接。支持多种形式开展慈善活动,全力打造品牌项目活动。建立志愿服务管理数据库,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构建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慈善志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