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河北日报通讯员 张凤天
河北日报记者 王雪威
在蔬菜大县尚义,蔬菜种植是当地的富民产业。可是,蔬菜是高耗水作物,如何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尚义县全面推行以膜下滴灌为主、多种节水方式并重的高效节水模式,使节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14万亩,其中引进具有国际高端领先技术高效节水模式的膜下滴灌8万亩,每亩地年可节水200立方米,为全县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蔬菜种植助农增收
尚义县种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其中,三工地、大营盘、大青沟等6个乡镇成为蔬菜产业专业乡镇。如今,该县蔬菜种植品种已发展到8大类30多个品系,注册“欣源”“七甲山”等蔬菜商标8个。凭借独特的蔬菜品牌魅力,每年生产的蔬菜畅销国内4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量、创汇额连续11年位居全市之首。
七甲乡是尚义县蔬菜种植重点乡,在推进产业发展中,他们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品质结构、推广先进技术,去年全乡累计销售蔬菜9万多吨,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80%的农户户均收入突破5万元,并涌现出收入30万元到50万元大户38户。据统计,全县有50%的农民靠种菜增收致富,年均可实现收入3万元;30%的农民就近在菜区打工挣钱,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三工地镇王二来村农民郭金成,前些年靠种植大田作物为生,广种薄收,家庭生活困难。去年在镇里的帮扶下,他家建成25个蔬菜大棚,家庭年收入突破20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同时,村里44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人均年收入实现1.1万元。这些靠种菜脱贫致富的农民,对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自2008年张家口与北京签订《京张蔬菜产销框架协议》以来,尚义县已有7家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北京8家大型超市建起了长期稳定的市场生产供应关系,尚义已成为北京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据尚义县农工委常务副书记高海成介绍,该县日光充足,生产的蔬菜品质好、营养价值高,蔬菜上市主要集中在7至9月,与国内大多蔬菜产区错季互补,是北京夏秋淡季主要蔬菜基地。去年这三个月,该县销往北京的蔬菜达3.2万吨。
节水与增收“比翼双飞”
尚义县处于坝上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为300到400毫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3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的五分之一。而蔬菜是高耗水作物,全县蔬菜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
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支撑蔬菜产业发展走得更远?“必须依靠科学谋划、科技支撑来解决水源涵养与蔬菜种植的突出矛盾。”尚义县水务局副局长孙广宏认为。
2006年,尚义组织人员远赴新疆学习考察,率先在全市引进了具有国际高端领先技术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膜下滴灌。这种滴灌模式既有节电、节肥、节工的特点,又有供水供肥均匀、蔬菜生长周期短且品相好、品质高的优势,更大的好处是节水效果明显。
尚义县农牧局农技推广站站长郑旺说:“膜下滴灌由浇地变成了浇作物,与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可节水三分之二。”最明显的变化是,全县生产用水量大幅下降。
在加速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中,尚义县针对膜下滴灌适宜集中连片施工,工程建设投资较高的特点,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农业项目资金向膜下滴灌工程区倾斜,并采取了向上争一点、县里补一点、受益户筹一点等融资措施。通过持续推进膜下滴灌节水工程建设,全县建成千亩以上无公害绿色节水蔬菜基地10个,尤其是七甲乡两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高效节水样板工程。由于不断追求和探索高效节水新路径、新举措,尚义县被评为“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县”。
七甲乡七甲村菜农杨军算了一笔账:利用高效节水技术,平均每亩地大约年节约用水200立方米,节约用电40千瓦时,节约用工5个,节约化肥10公斤,同时还能提升蔬菜品质,每亩地仅这“四节一增”就能增加综合效益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