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日报讯(记者孙健 通讯员边贵成)锣鼓齐鸣,笙笙入耳。日前,在青县金牛镇觉道庄村,举行了一场由青县和静海两地合办的文艺演出,两地的20多个锣鼓表演队齐聚一堂、相互切磋,数百名村民早早来到表演现场,享受了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
“除了文艺演出,我们村还组织了秧歌比赛、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保证‘两节’期间天天不断趟、不重样。”演出组织者李学强告诉记者,随着活动种类不断丰富拓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欣赏者”变成了“参与者”。
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去年以来推出的“大餐”“套餐”“便餐”三类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新路子,青县公共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呈现出“美”“火”“实”的新特色。就在去年,青县还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和“全国柔力球之乡”。青县文体广新局局长刘建中告诉记者,每年春节期间,青县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多达上百场,数万名群众从中受益。
瞄准有影响力、上档次、高品位、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性”文化活动,青县文化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一盘盘符合群众口味的精神文化“大餐”,让群众文化生活“美起来”。
开设“百姓大舞台”,免费向社会开放,做到每天有戏曲、舞蹈等专场演出交流活动;开展“牵手京津冀,欢乐进万家”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与静海县文化部门合作举办10余场送文化下乡活动;策划举办青县“梦想秀”才艺展示活动,选拔文艺人才300余名,累计观众近万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文化“大餐”在青县已成燎原之势。
文化活动的开展,重点在于群众的参与。青县通过引导群众“自我搭台、自我唱戏”,调配出多种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套餐”,使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得红红火火。同时,坚持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把群众推向活动的前台,让群众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并成为主角。先后筹集资金100多万元购置了200台(套)乐器、音响等器械设备,全部发放到村街,全县秧歌队、广场舞队多达500支,每天参与活动的超过6万人(次)。
正月初九,青县盘古寺院内人头攒动,锣鼓声、戏曲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由爱心企业家朱焕武组建的“盘古乡戏曲协会”,在这里为当地百姓献上一场为期三天的精彩文艺演出。去年成立的“盘古乡戏曲协会”原本只有几个戏曲爱好者,在青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一年多时间吸纳戏曲票友近60名并注册了协会。随着演出队伍的不断壮大,朱焕武还自掏腰包3万余元购置了乐器、服装,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文化汇演活动,仅今年春节期间就为周边20多个村子送上了精彩演出。
让群众参与持续升温,就必须降低文化生活消费门槛,创造出人人方便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条件。为此,青县不断完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创造出一盒盒方便快捷的文化“便餐”,让群众文化生活“实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出资413万元,对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改造升级,并建设了国家一级文化馆,设置戏剧活动室、舞蹈排练室等12个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建起国家二级图书馆,购置图书10000册、订阅杂志150种,开展“好书伴我行”、文化讲堂等活动;建成349家农家书屋,添置农业、科技等书籍2190册;建成3个开放式文化体育广场,白天学校教学,晚上和节假日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建起37个健身广场,每天都有30多支健身队伍进行健身活动……如今,这些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已成为当地群众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主阵地。
“让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嗨’起来,就必须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青县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宋国锋告诉记者,今年青县将投资1.5亿元建设市民活动中心,中心集规划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于一体,建成后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