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段菁菁)如今越来越多人爱上了旅游,“说走就走”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旅程中的不文明行为,留下的却是“不雅”甚至“丑陋”的脚印。
去年,一条“坐飞机大妈脱鞋光脚搭扶手”的微博在网上引起热议。据网友爆料,在乘坐曼谷飞往西安的航班时,后座的大妈不但将鞋子脱掉,还肆无忌惮地将双脚搭在前排乘客的扶手上。而旅行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类似这样“有味道”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
旅途中不仅可能偶遇“味道”,还会遭遇“火药”。笔者在一次乘坐由昆明飞往郑州的民航客机的飞行途中就看到了这样一幕:坐在后排的乘客因起身上厕所拍了下前排乘客的后背,请其调整一下座椅靠背,三言两语之间,两人起了冲突,上演了一出“从对话到对骂、从对骂到厮打”的空中闹剧。
如果说出门在外,一言一行代表个人的形象,那么出国在外,一举一动则代表了国人的形象。在塞班岛做地接导游的小薇说,近两年从国内到塞班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出行不文明依然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比如当地行车速度限制在35英里以下,不允许加塞、急转弯、超速、鸣笛,路口穿越一定减速甚至停车慢行,我们在游客租车时都会反复提醒,但个别游客习惯了开快车,在没有警察的地方便会加塞、鸣笛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大大影响了国内游客的整体形象。”
“中国游客的到来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拉低了当地居民对中国人的整体评价。”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思敏认为,中国游客在境外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是因为社会普遍认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紧密相关。
如何做一个“中国好游客”?国家旅游局去年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不少受访者表示支持用法律法规进行强行约束。但不文明行为往往很难取证,如果当场不进行相关记录,当事人过后不承认,会导致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强化法律法规约束的同时,还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素质,让出行中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如今,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巨幅文明宣传海报、文明宣传电子滚动屏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逐步培养良好的出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