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受到蟑螂启发,最新研制了一种柔性机器人,可抗压、降低身形、钻入缝隙,今后或许可以用于救灾探测。
蟑螂之所以获称“小强”,部分源于其极强的生命力。高速摄像机拍下的画面显示,蟑螂身处两块“夹板”之间,当夹板间隔大约1.27厘米、与“身高”相当时,蟑螂自由行走;间隔调整为0.6厘米、远低于“身高”时,蟑螂依然全速行进;当间隔仅为0.25厘米时,它们会在夹板之间挤压自己的身体,强行通过。
研究人员设计的机器人定名为“可压缩带活关节构造机器人”(CRAM),尺寸与人的手掌相当,受到上下挤压时“腿脚”可以向两侧张开。与蟑螂相比,这一机器人受挤压能力大为逊色,高度只能降低至正常“身高”的一半。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论文称,在龙卷风、地震和爆炸等场合,现有绝大多数机器人无法进入废墟,而柔性机器人可通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