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春节期间扎实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
行走燕赵大地 讲好河北故事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霍晓丽)猴年春节,万家团圆之时,河北日报“新春走基层”记者小分队又一次出发了。本报记者行走燕赵大地,深入基层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采撷鲜活新闻,记录祥和图景,见证发展成就。
新春,我们在路上。河北日报2016年《新春走基层》专栏于2月1日开栏。1月下旬,还在活动启动阶段,记者们已背起行囊,轻装上路,奔向田野乡村,深入车间工地,烟花璀璨的城市社区、欢声笑语的农家小院、默默坚守的节日岗位上,都留下了本报记者的身影。
创新报道方式,汇聚更多正能量。除夕是中国年中老百姓最为重视的一个日子。本报编辑部精心策划,聚焦“新年俗”“好家风”“大团圆”“在坚守”四个专题,推出“新春走基层”除夕特别策划,以“同心共奏小康曲 燕赵新春展新图”为栏题,在2月8日农历大年初一,以两个整版篇幅集中刊发记者精心采写的来自一线的鲜活报道,全方位展示燕赵大地热烈喜庆、昂扬向上、和谐安定的节日景象。
创新传播手段,让河北声音更加响亮。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带来哪些新机遇、新气象?河北日报与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共同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 年味京津冀》专题报道,围绕冬奥、非遗、交通、旅游、产业疏解和文化演出等主题,从大年初二到初七,连续在要闻版刊发6期。每期由三家党报联动采写,各供稿一篇、配发一张图片,用鲜活的带着浓浓年味儿的报道,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群众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
春节期间,本报小分队记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深入城市、农村、社区、家庭和文化活动现场,在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感受“猴打棒”的艺术魅力,在保定英利集团董事长办公室里寻找创客沙龙的身影,在辛集市郭永庄村记录一个重组家庭的别样幸福……记者们的稿件内容涵盖传统民俗、家风家训、民生改善、脱贫致富、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一篇篇带着泥土芬芳的稿件,一张张展现崭新风貌的图片,串联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优美画卷。
——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记者们有的深入崇礼冰雪世界,体会京津游客“让冰雪梦想飞翔”;有的探访高碑店新发地,记录北京农批产业疏解项目在河北如何“长大”;有的来到玉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探寻一棵白菜卖到25元的奥秘……
——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记者沉下去,群众的心声才能传递上来。因为搭上“互联网+”快车,沽源县马铃薯种植户陈铁铮销售土豆不再难,他高兴地说,“我真切感受到了电商的力量”;巨鹿县西郭城村张秀云成立了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菜,她从办公桌抽屉里翻出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向记者表达了用好现代农业技术大干一场的兴奋之情;赤城县康庄村村民张存生年前刚搬进新民居。他一脸满足地说,“这辈子想都不敢想,我们能住进楼房,还集体供暖,既方便又干净”;“致富政策暖民心,奋发图强谢党恩。横批:脱贫致富。”这是望都县王文村村民刘国其家番茄大棚入口贴的春联。他发自肺腑地说,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除夕当日,本报记者王峻峰走进省会地铁建设工地,采访依然坚守岗位的“地铁人”,对中铁电气化局技术员任亨进行了一天的跟踪采访。除夕夜晚,本报记者赵永辉深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拍摄医护人员为留院患者送饺子的暖人场景。正月初二18时,喜庆的鞭炮声响起,本报记者刘清波踏上石家庄开往天津的高铁,倾听在天津工作的石家庄老乡讲述返乡路上的喜悦……
人民至上,基层是根。记者们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去后,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最美风景在基层,最深感悟在基层。“新春走基层,不能光是徒步走,更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只有这样,才能将故事讲好。”“中国梦,也是个人梦。作为一名记者,走基层活动永远不会结束,我时刻准备着再出发,去追逐、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百姓梦想。”
“走下去”抓活新闻,“沉下来”见真情感。这些来自基层、带着真情的报道赢得了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报记者李建成的稿件《小黄瓜潇洒“走”丝路》见报后,平泉县郑杖子村村民刘利峰专门打电话表示感谢,说没想到自己种菜的事儿还上了省报。“农民这种朴实和喜悦深深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觉到,我们有责任走近他们、记录他们,用心讲好河北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