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网络队伍不断壮大的“低头族”中,不乏有幼儿、中小学生的身影。
1岁半玩手机“无师自通”
昨日,记者看到,刚满1岁半的瑶瑶正拿着手机认真地玩着切水果的游戏,一旁的姥姥姥爷直夸“好聪明”“宝宝真棒”。在姥姥与邻居聊天时,也时常以她玩手机很溜为骄傲。
1岁之前,瑶瑶最喜欢看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尤其是妈妈给她录的视频,她会不断点开同一个视频,百看不厌。发现了这一点,瑶瑶妈妈在忙家务时就会把手机递给她。
随着年龄的增长,瑶瑶能熟练地给ipad或手机解锁,并点开里面的照片、游戏、动画片,而受到表扬的瑶瑶也常常要求妈妈拿出手机让自己“表演”。
宝宝玩手机受家长影响
毛毛爸爸除了上班、睡觉,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他在家时几乎是手机不离手,甚至边炒菜边玩手机!”毛毛妈妈介绍,有时,还会让孩子和他一起玩游戏;孩子哭闹,递给手机玩就没事了。
毛毛妈说,孩子爱玩手机,主要是受了家长的影响。她说,她以前也爱玩手机,常拿手机刷朋友圈、看新闻,但发现孩子玩手机上瘾后,便克制着自己,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尽量不玩手机。
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路保全表示:“手机是时代的产物,本无所谓好坏,孩子之所以年龄很小就会玩手机,这要‘归功’于家长,如果不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是学不会的。”
玩手机不要被它绑架
经常看手机,除影响孩子的视力以外,还会影响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路保全介绍,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假如对手机过度依赖,会减少大脑思维能力,助长人的惰性。凡事都要有个度,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不能被它绑架。
路保全建议,因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对手机过度依赖的人群,可尝试在工作和生活的必要需求之外,减少对手机的使用,多跟别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家长也应自我克制,摆脱手机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