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在邢台县前南峪村马峪沟苹果示范基地现场指导果农剪枝技术。李保国始终坚持把课堂搬进山区。
近日,记者走近河北农大教授、林学专家李保国,进山区、入校园、到家里,记录他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这只是李保国工作生活的点滴片段,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农民教授”心系山区发展的情怀。
12月9日上午,在浓雾笼罩下的邢台县前南峪村马峪沟苹果示范基地,三四十名果农在寒冷中等待李保国教授的到来。
“李老师来了!李老师来了!”李保国的车刚刚在山路上停稳,眼尖的果农们就喊了起来。“不好意思,因为大雾我来晚了。”开了近两个小时车的李保国钻出车门就和等待的人们打招呼道歉,而果农们迅速地围拢过来,那份亲近就好像家里来了亲戚。李保国拿上工具,径直走向路边的示范基地。走在果农中间的李保国有说有笑,稀疏的头发,黝黑的面庞,朴实的衣着和当地农民看不出有啥区别。
走到果树前,李保国麻利地戴上手套,拿起剪子,马上开始授课。他时而现场剪枝,时而细心指导。寒冷中李保国传艺一丝不苟,果农们学艺津津有味。
一小时的授课结束了,果农们却意犹未尽,追着询问果树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李保国有问必答,边走边答,连上厕所的路上都挤满了人。
这只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林学专家李保国普通的一次山区现场授课。他告诉记者,每当看到农民渴望学习技术的眼神,他都会感到无法拒绝,当然也不能拒绝,因为这是一名林业专家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正是这份担当和责任,30多年来,李保国的足迹踏遍了河北省的山区,书写了一部秃岭披绿、荒山生金的传奇。今年57岁的他先后完成山区研究开发成果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示范推广了16项山地开发治理的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达到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25.3亿元,纯收入18.5亿元。在河北太行山、燕山山区的农民眼里,“李保国老师”是“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他的理论和技术让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曾卖过百元1个的“天价”,经他开发形成的栽培技术体系使得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直接带动了太行山区百里核桃产业带的兴起……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贾恒 摄影报道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3366,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版权所有 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