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产业链能否破解信任危机
近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新西兰投资30多亿元,打造乳业全产业链。
国内乳企加紧布局上游奶源,成为2015年的大戏。贝因美斥资5亿元,在黑龙江打造自有奶源项目。光明乳业投资4.5亿元,在河南启动首个万头奶牛养殖场。君乐宝投资3亿元,在鹿泉自建的大型牧场7月份投入运营……
“当前,以奶源为核心建设可追溯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袁运生认为,借助全产业链模式,将实现乳品质量的全程掌控,筑起质量安全的坚强堡垒。
质量,曾是河北乳业最深的痛。
三聚氰胺事件所引发的奶业危机,让大家看到了一个脆弱的生产链条给奶业带来的颠覆性危害。而其背后,是中国乳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即“先做市场、再建工厂、最后找奶源”。
工信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乳制品工业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后隐患重重,奶源问题首当其冲。但因为自建牧场成本高、耗时长、利润回收慢等因素,国内乳企大多选择奶站模式以及散户养殖。
记者走访行唐、定州、三河等我省重点养殖基地发现,养殖小区除了牛场、牛舍统一建造和鲜奶统一收购外,小区的奶牛是奶农自己的,生产环节由奶农自己控制,很难在饲料、用药、防疫等方面做到标准统一。
省奶业协会给记者提供了一份调查数据:目前,全省70%以上的奶牛为小区式分户饲养,单产仅为发达国家的60%;企业奶源自给率低,自有奶源比例只有14%,标准化养殖水平过低是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
日前,记者来到张家口察北管理区,放眼望去,硕大的淡蓝色现代化工厂几乎与蓝天连成一片。
厂房里,数个篮球场般大小的自动化挤奶圆盘依次排列,缓缓转动。数千头奶牛逐一进入圆盘,圆盘旋转一圈,正好将奶挤完。而刚挤出的鲜奶,马上流通到全智能的加工车间进行生产。
这是旗帜乳品公司去年底投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奶牛养殖一体化项目。“整个生产过程从挤奶到加工仅2小时!”该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殷永彪告诉记者,“我们突破了常规奶粉生产模式,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
“2小时生态圈”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被专家称为乳品行业的重大突破。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认为,这不仅是将各个环节简单串联起来,而是对各个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整合,从源头保证乳品安全,同时一体化的规模效益也将彻底改善奶源供需失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