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乐宝永盛工厂,整个乳制品生产过程全部由中控室的电脑控制。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姜艳
■阅读提示
11月18日,在荷兰鹿特丹一家超市,两名中国人为争奶粉而起言语争执,继而由“文斗升级为武斗”,躺在地上打得难解难分。
虽然为争奶粉斗殴的情况实属罕见,但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在国外狂扫奶粉的新闻屡见于媒体。今年的“双11”,中国游客就将澳洲超市的奶粉抢购一空,致使澳洲两大超市紧急宣布限购,限制每位顾客一次只能购买2罐婴儿配方奶粉。此前荷兰一些商场也出台规定,每位顾客限购1罐或2罐婴儿配方奶粉。
然而限购挡不住国内市场对进口奶粉的渴望。
自2008年后,国内市场对进口奶粉尤其是配方奶粉的需求增长迅猛,据淘宝的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海淘代购的规模就达100亿元左右。
抢购的背后,折射出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这不禁让我们重新审视国内乳业的现状,特别是河北这个曾经的奶粉第一生产大省。
7年前,三聚氰胺事件让河北乳业跌至谷底。7年后,河北乳业能否消除信任危机,闯出重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