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评论员
李保国,一个在太行山区叫得响当当的名字!
30多年扎根基层,倾情奉献,用责任和担当,用科技和知识,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让许多地方的农民摘掉了“穷帽”。如今,“李老师”这个称呼在许多村民口中叫得那么亲切,他这个出身农民家庭的林业教授也成为群众的良师挚友。
他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李保国把实验室安在山沟里,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太行山区,是中国最为贫困、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如期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太行山这座山躲不开、绕不过。针对太行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植被难生的自然条件,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寻求破解之道。他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主持或参与的课题都源于生产实际,推广的都是实用技术,先后培育了多处山区开发先进典型,使许多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他是情系百姓、技术扶贫的先进典型。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让农民富起来。李保国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为农民送上用得上、真管用的技术,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为了让更多农民脱贫,他坚持把给农民服务、给农业企业服务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求索取,只为事业,不惟金钱。有心人,天不负,他为之奋斗的事业获得巨大成功,同样也赢得乡亲们的尊敬,迎来大山的回报。
他是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李保国很“学者”:他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他又很“农民”:朴实的外表,憨实的做派,混在人堆儿里就是一个农民。李保国正像是太行山上茂盛生长的一棵树,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泥土里,才收获了这片土地给予他的丰厚回报。李保国的成长道路再次印证着:知识分子只有扎根基层、与人民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中完成自己最好的课题。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们攻坚拔寨需要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希望全省党员干部都要拿出气概,鼓起劲头,激情实干;我们探索富路需要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希望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靠科技和知识的力量,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中奋发作为,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