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围绕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加快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全面提升河北产业竞争力。重点推动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特种化、功能化、智能化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河北制造新优势;优化重化工业布局,加快中心城市重化工业向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沿海临港地区转移,推进世界级新型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腾笼换鸟”,积极推进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加快钢铁、化工、水泥、玻璃、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谋划建设一批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升级,以省级以上园区为重点,深化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激发和释放园区发展活力,打造一批产业高端、运行高效、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平台。
三是围绕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全面提升河北城乡发展水平。重点加快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组团发展,科学有序推进其他设区市行政区划调整,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壮大中等城市,选择建设基础好、产业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县级市或县城,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中等城市;坚持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完善县城规划体系,拉开县城发展框架,突出城市特色,建好标志性功能区,完善教育、文化等服务设施,推动产教城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化精品化县城;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提升乡镇发展活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
四是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扩大生态空间,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河北生态文明水平。重点实施好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京津保城市间生态过渡带建设,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稳妥推进平原洼淀退耕还湖、退厂还湖,恢复和扩大湿地空间;建好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和沿海生态防护区,构筑多层次生态屏障;持续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河流污染治理,推进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建设,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建立京津与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持续打好空气污染治理攻坚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抓好工业、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美丽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