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驻承德记者 陈宝云 文/图
作为十大森林虫害之首的松毛虫,一直以来都是松树的头号天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各地都在持续开展“灭虫大战”,但虫害危机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除。近年来,平泉县黄土梁林场另辟蹊径,将松毛虫蛹变成了美味佳肴,经过数年的人工捡拾,如今松毛虫在当地几乎已经绝迹。
1
人虫大战曾每年上演
平泉县黄土梁子林场建于1954年,森林面积达到22万亩,是我省仅次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第二大人工林场。然而,由于树种主要以油松为主,单一的树种使得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大大增加,其中危害森林的头号天敌松毛虫,一直让林场职工头疼不已,自建场以来,人虫大战每年都在上演。
黄土梁子林场场长迟明峰告诉记者,“松毛虫是单食昆虫,以松枝为食物。以前由于连片的松林比较少,大都是混交林,所以通过自生自灭的方式,虫害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迟明峰告诉记者,建国后,随着林场的建设,连片油松为松毛虫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000条松毛虫,就能吃死一棵松树。以前每年林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松树死亡情况。”
为了防治松毛虫,保护好森林资源,林场职工采取了很多办法。“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人工捡拾。但虫害危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迟明峰说,林场每年投入到病虫害防治的资金至少七八万元,最多时达到30万元。
据了解,平泉地处半干旱地区,这一地理位置,也特别适合松毛虫的生长。“我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虫害爆发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迟明峰说,如果遇到寒冬,温度低于零下17℃,松毛虫就会被冻死;如果雨季降雨量大,松毛虫就会被憋死在丝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