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记者周绍谦(左)在平山县村民家中采访。王伟伦摄
2015年1月27日,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嘉宾做客《阳光理政》直播间,就“农民工讨薪难”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河北日报资料片)
《阳光理政》五年来办理效果 制图/董浩天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阅读提示
截至今年9月,作为省政府纠风办联手本报官网河北新闻网共同创办的河北网络问政综合服务平台,《阳光理政》上线运行已满5年了。
5年来,这一平台为群众解决各类诉求2.5万件,成功架起了各级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5年来,共有省、市、县三级600多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窗口单位入驻这一平台,并促其实现从“要我办”到“我要办”的作风转变。
5年来,该平台致力于打造政府部门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在问政形式、问政体制上不断创新,从线上受理到线下帮办,用政务“O2O”的帮办思路开启了生动实践。
一个让群众和政府便捷沟通的平台
邯郸市卡车司机尤维涛是省政府纠风办与河北新闻网共同创办的《阳光理政》栏目的“铁粉”。他说:“在自己感到无路可走时,《阳光理政》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这位80后,在2009年的一次事故中遭遇了不公正处理,他在很多网站上发帖求助,但均石沉大海,给有关部门寄信有去无回。
直到2010年的某一天,上一级公安机关突然找上门来,帮助他解决了问题。这时候,他才知道是自己写给《阳光理政》的求助信发挥了作用。
尤维涛不知道的是,那一年9月,河北新闻网的“民声投诉”正式改版为《阳光理政》,由省政府纠风办、河北新闻网共同主办的这一平台,正式开启了河北网络问政的序幕。
“我们这个栏目的出现,让老百姓与政府部门沟通的门槛降低了。”5年时间过去,河北新闻网新闻中心主任冀伟和她的同事已经把《阳光理政》打造成一个实时在线、高速运转的网络问政平台。
2014年《阳光理政》进驻河北日报微信公众号、“在河北”客户端,有诉求的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投诉。在微平台上推送仅一年,就有1/5的群众诉求来自手机终端。
该平台还推出大型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尝试省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直接在线受理投诉、解决问题。5年来,他们先后邀请88个省级政府部门、行业单位的近200位厅局长、400多位处级干部参加视频直播,上百万网友参与了线上线下互动。
该平台还通过每月两期的网络舆情专报,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以专报形式递交给省领导。
群众反映的问题,涵盖住房、计生、教育、医疗、交通等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并且多发于房产物业服务差、基层干部违法乱纪、职能部门乱收费、环境污染等方面。
来自平台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5年,全省各地群众通过这一栏目反映了超过6万条问题,去除事实陈述不清、满篇牢骚抱怨、重复反映等不符合标准的问题,栏目受理了其中的3万多件,迄今已有2.5万件得到妥善解决。
9月24日,记者走进这个栏目编辑部,工作人员一片忙碌:有的正在核转网友的投诉信息,有的正在和政府部门展开沟通,有的则围绕具体问题展开了调查……
负责该栏目后台日常处理的成志霞说:“这些费用早不让收了,为什么还在收?”她面前的系统中显示,有10多条投诉集中指向在涿州市开发“理想湾”小区的地产商鸿坤集团和当地有关部门,该小区交房之际,业主们被要求缴纳各项费用数万元,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初装费、燃气接口费等。
成志霞一边把有关投诉转给保定市有关部门,一边和领导建议:“这事儿涉及好几千业主呢,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