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晶澳与晶龙海纳百川、不拘一格;而对事,却条理清晰、“精打细算”。对人对事,有粗有细,彰显了晶龙集团的管理艺术。
晶龙和晶澳这样的产业巨头,整体高效运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各部分之间各司其职又密切协同才能深入发掘企业自身潜力,提高整体效益。为此,两年前该集团就将目光投向了“精细化管理”,推行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
在集团要求之下,技术人员各尽所能研究18英寸、20英寸和22英寸石英坩埚的埚高、埚径、壁厚、大弧、小弧、倒角和公差等参数,最终集团统一石英坩埚的外观质量标准和外形标准。
标准化管理的探索还不止于此,今年靳保芳又提出了新思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应作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互联网已经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给企业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为了眼见为实,笔者走进了晶龙集团阳光硅峰电子公司的生产车间。40台和卡车一般大小的切片机满负荷运行,然而仅有五六个工人穿梭其间。“大数据系统应用以来,工人少了一半,效率却大幅提高。”该公司总经理刘巍高兴地说。
刘巍口中的系统是该公司日前自主研发的硅片生产大数据即时分析系统。这里每天生产近20万片硅片,该系统将每片硅片携带的厚度、电阻率等50余个参数采集入库并加以计算,无论身处何地,在电脑、手机上可随时访问数据库,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完善了质量把控标准。
“借助大数据,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精细控制。”该公司工艺部主任李宁打开平板电脑,薄薄一片硅,在屏幕上立刻被还原为三维图、等高图、厚度方差表等多种图表。“我们的目标是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为中枢建设智能工厂。”靳保芳自豪地说,“‘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在这方面晶龙、晶澳已经起步,前景非常广阔。”
(文/宁旭青、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