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与不同国家、地区的环境、政策息息相关,行情多变。在把不稳定作为常态的市场背景下,想要常年保持骄人的资本状况,不外乎两点:预先研判、紧抓机遇;顺市经营、收放得当。
“商场如战场,贻误战机,就会错失发展良机。”提起市场环境,靳保芳掷地有声。他给笔者总结了十年间,晶澳所抓住的三次重要发展机遇,这也是传为美谈的“晶澳速度”的秘诀。
第一次,是从晶澳成立到美国上市,并在上海设立总部。公司抓住了德国开始补贴,光伏刚刚开始兴盛的有利时机,策划上市并一举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二次,公司敏锐地判断出金融危机不会持续太久,逆势而上,2008年先后在扬州、东海上马电池、铸锭项目。2009年宁晋和扬州电池总产能突破650MW,为企业抓住2010年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并获得超额利润奠定了极好的基础。第三次,公司抓住2011-2013年行业调整的机会,成功实现了由一流电池制造商向一流组件供应商的转型,为公司2014年出货超过3GW、扭亏为盈赚取4亿多元的净利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初生牛犊不怕虎,建企之初,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冲劲需要有,但想在复杂的市场中久立不倒,更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顺应市场形势,有收有放。走访期间,晶龙、晶澳管理层鲜有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这种务实的作风也体现到了企业运营中。
2010年,晶澳电池成为世界老大。然而,光伏随即进入寒冬,到2011年下半年,企业产品出货越多,意味着损失越大。晶龙、晶澳管理层果断决策,舍去“世界之最”这个虚名,压缩电池产量,尽量减少损失。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保生存、抓重点、渡难关”上来。保生存的关键是保现金流,及时叫停了投资总额达到130亿元人民币的合肥3GW一体化项目,选择先发展500MW的组件产能,既保证了现金流,又实现了向组件商的战略转型,延伸产业链。
事实证明,晶龙集团的稳健经营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保存了竞争力。短暂的蛰伏是为了积蓄力量以待下一次跳跃。2014年,光伏市场乍暖还寒,晶龙集团全年销售收入再创新高,盈利状况得到持续改善。2014年该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266.56亿元、净利润12.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6.43%和829.63%。
管理先进——
宽厚待人、精细对事,“大后方”稳如泰山
全球步伐想要走得快,自家门内首先得立得稳。如果说雄厚的技术实力、行业最低的负债率这两项,是晶澳披荆斩棘于国门之外的两把利刃,那么先进的管理模式则是其决胜千里的大后方。
“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手段作保障。”靳保芳告诉笔者,“作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谈管理,第一位就是要管人。
技术起家的晶澳,在建企之初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与其颇具实力的科研人才队伍分不开。十年来,晶澳始终继承、贯彻、完善着招揽贤才的理念,海纳百川,不拘一格。
在晶澳和晶龙,靳保芳“惜才不惜财”是出了名的。年初召开的集团管理干部大会上,靳保芳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功臣,要予以重奖,要奖得心花怒放,既可以给‘票子’,也可以给‘位子’”。他的话没有空喊,不久便落实到了实处。从晶龙集团的技术中心和财务中心了解到,集团对创新投入实行预算审批,年底把创新考核作为一个单独指标,与利润等指标并列考核,用刚性的制度和实实在在的投入营造有助于创新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