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钢铁并不可怕,不是洪水猛兽,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好好管理,不去清洁利用。”熊跃辉表示,能源管理和清洁利用这样的源头预防需要引发更多关注。
他举例介绍,德国人口密度和能源密度跟京津冀差不多,也是将近3亿吨的煤炭消费量,但人家为什么没有形成这么严重的雾霾?因为德国做到了清洁利用,把煤炭、钢铁等产业管理好了,实现达标排放,仍然会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京神雾集团董事长吴道洪也认为,末端治理肯定存在问题——需要花钱去治理而不产生效益,从而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并且容易给监管部门造成腐败的机会。他所在企业研发的技术,不用焦炭就能炼铁,通过煤制氢气使污染减少90%,从而实现源头治理。
而熊跃辉看来,精准治理就是要盯准问题来治理。他建议,要吸取前几年只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而没治理雾霾的教训,在战略性减排上统筹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不能光顾当前,还要着眼长远,例如治理PM2.5之后,危害程度不亚于前者的臭氧问题可能会随之显现。
据了解,为了实现精准化治理,环保部2014年启动了一项“环保下基层”活动,第一站就选择了唐山,组织各方专家给唐山会诊,希望以此找准当地治污的精准发力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光有国家标准不行,国家标准考虑的是一般水平,考虑的是使70%的企业能够达标。”熊跃辉认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要协同推进,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地方制定标准,地方需要依据自身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污染物排放的形式和任务来确定排放标准。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