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北桥比肩相望拍摄中的夫妇俩
在唐山,陡河一直被誉为母亲河,由西北下行穿越唐山市区,蜿蜒百里向东南入渤海。在陡河上,同样分布着大大小小,身姿各异的铁路桥、公路桥,它们承载着唐山连接内外的功能,有很多又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已经花甲之年的唐山网友“光明顶”和“顶嫂视角”是对唐山桥梁有着浓厚兴趣的一对老夫妻,去年3月初开始,老两口曾利用3个月的时间徒步走访陡河上的桥,从不同角度为这些桥梁拍照,并研究这些桥梁的历史。“我们已经徒步走访了市区陡河上的22座桥。”“光明顶”说。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闫漪 文/图
那些陡河上的桥
“光明顶”名叫杨磊,是开滦博物馆研究员,一直对唐山以及开滦的历史颇有研究;“顶嫂视角”名叫赵丽英,是开滦退休职工,唐山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这对伉俪在一次大城山爬山活动中,在山顶鸟瞰陡河上漂亮宏伟的钢厂大铁路桥时,她们被震撼了。这样的一次“偶遇”引燃了老两口儿徒步踏访陡河桥的热情。
4月3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经历了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尚处身体恢复期的“顶嫂视角”在老伴儿“光明顶”的陪伴下,背上相机,再次探访距离家所在地不远的陡河上的胜利桥、钢厂大铁路桥以及七(七道桥)滦(滦县)线通过唐山市内陡河、在风雨中已坚守百年的两座铁路桥。因喜爱与惦念,这样的踏访与研究已经成为老两口儿的常态。去年3月,花甲之年的老两口儿以胜利桥为起点,利用周末时光,溯河而上,徒步考察陡河上的一座座桥梁,用相机从不同视角拍摄,并搜集整理相关桥的资料,老两口儿先后连续徒步考察了三个月,直到“顶嫂视角”身体有恙才停下来。目前,他们已拍摄到了荆马地区的荆马大桥。
在唐山人熟知的新华公路桥向南不到200米的地方,阳光照耀下,七滦线通过唐山市内陡河的两座铁路桥粗壮的枕木上依然发亮的沥青折射着太阳的光芒。虽然已分别历经了120多年和90余年的风霜雪雨,但在这些防朽、防水的沥青保护下,两座铁道桥的枕木依然结实牢固。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光明顶”习惯性地分别称呼这两座铁路桥为北桥和南桥,两座桥之间相距仅三四米远。北桥和南桥也是老两口儿较钟爱研究的两座陡河上的桥梁,也是他们已考察过的陡河上资格最老的桥梁。“北桥建于清末的1888年,比詹天佑修建的滦河大铁桥还要早6年。南桥建于1924年,是这条铁路扩展为复线时所建,桥墩用水泥铸成,一样经受住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它们没有遭到损毁,应该是唐山所剩为数极少的震前建筑,算得上是文物古迹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