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韦青辉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代晴
学生当他是恩师,也是慈父
简陋的教室,培育着附近6个村的学生。十年来,有2000多个孩子从献县淮镇中心小学走出乡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叫孙增来。孙增来老师今年59岁,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拄着双拐在讲台上已坚守了39年。这39个春秋中,他荣誉满身,是省级、市级优秀教师;在各项评比考核中,他获得过70多个全县第一。用激情和付出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孙增来老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乡村讲台上的最美“舞者”。
感动
去年7月16日,孙增来老师唯一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看着身强力壮的儿子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抱着儿子的衣服,孙老师眼泪不停地流,几天几夜滴水未进。人们都怕他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可是十多天后,孙老师却又站在了讲台上。那一节课,老师们围在教室旁,泪水如注。“失去了一个孩子,我还有更多的孩子。我要把我的余生都给他们。”走过那段阴霾的日子,孙老师这样说。
一个选择,一辈子的坚守
孙增来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村中的就有了一个跪着走路的孩子。小学那几年,他不知磨破了多少条裤子,多少次膝盖鲜血淋淋。直到上初中,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副拐。
中学毕业后,孙增来回到了老家刘庄村。那时高中生就算是文化人了,有企业想让他去当会计,面对高薪的诱惑,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当一名小学老师。“可是当老师并不容易,县里一听说我这个情况就不同意了,怕身体不行教不好学生。”孙增来老师回忆说,县里的否决就等于没有了编制,仅有的5元钱劳工费也没有了。没有报酬,还要全天地工作,即便这样,孙增来老师还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我不为别的,就是愿意当老师,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4年后的1981年,这位代课老师所教年级获得了县级荣誉称号。就在这一年,孙增来成了一名国办老师。
自1977年参加工作到1988年,每天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这在常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对于拄着双拐的孙增来老师而言,却是历尽艰辛,“尤其那个年代,教师会议比较多,我就慢牛早套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迟到,更不早退。”
那时候,孙增来老师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还要给成绩较差的孩子补课,假期还会有孩子主动找他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