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冬,咸红杰开始在剧团挑大梁。咸红杰知道,剧团要生存,跑台口最关键。于是,她的第一站选择了喜爱评剧的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张家窝村。咸红杰住进5元钱一个床位的小旅馆,早上去河边练嗓子,白天去村委会推戏。半个月下来,许多村民假装遛弯儿,悄悄跑到河边听咸红杰唱戏。村主任肖光喜被打动了,签下三天的戏。附近几个村子也相继签了约。
回到剧团,咸红杰参照电影版与舞台版,排练了新《花为媒》,正月十五在张家窝村一炮唱红。三天的戏,延至六天,接着,剧团在天津西青和静海一带,一个村又一个村地唱了下去。
2002年春天,剧团在天津东丽区么六桥乡穆台村演出时,一场大火将服装、幕布、道具、音响等全部家当烧毁。演员们都心疼得哭了,咸红杰却一滴泪也没掉,她组织人拿着剧团的积蓄、演员们的捐助,连夜做大幕,买服装道具……第三天,大戏就又唱上了。
咸红杰说:“不管遇上什么困难,只要有了大家的支持,有市场需求,就能挺过去。”
“不图名,不图利,专为百姓唱大戏”
咸红杰介绍,剧团每年都更新设备,从最早的拖拉机、大篷车,到如今的大客车和大货车。这些年仅演出大棚就换了好几茬,剧团现在使用的是目前国际顶尖的流动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