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口已挂好牌匾。
东厢房南屋展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主持、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老照片。1950年初,梁思成与陈占祥一起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令人痛惜的是,他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梁思成的学问,都是他一步步走出来的,在战乱中考察了半个中国;梁思成的研究,都是经世致用的,能为中华文化留下血脉。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正定印记
为古城绘浓墨重彩画卷
东厢房的北屋非常狭小,只有十来平方米,摆放着方桌、太师椅、床铺等简单的家什。研究人员介绍,这就是梁思成三赴正定居住的小屋。梁思成在其《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写道:“今(1933年)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及四塔之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计摄影或测量的建筑物十八处,详细测量者六处,略测者五处,其余则只摄影而已。……我们就以方丈的东厢房做工作的根据地。”
这篇洋洋万言的学术论文,更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梁思成轻描淡写、不以为苦的背后是战乱频仍的社会。在梁思成弟子的回忆录中,说起梁思成住在东厢房的情景,棉被太破了,梁思成就盖着旧报纸御寒……
艰辛的背后,是巨大的收获。这座四合院的五间正房,陈列着梁思成三赴正定考察的成果。梁思成第一次考察正定,原定两周,由于战乱,缩短为七天。第二次考察,是在当年11月,梁思成偕夫人林徽因再次来到正定,“留定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在这间展厅内,不仅有梁思成拍摄的正定四塔、隆兴寺、阳和楼、文庙等等大量正定古建筑的照片,还有他手绘的一幅幅建筑图纸。除此之外,还有梁思成站在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屋顶檐下辛勤测绘的照片。另外,还有艺术家创作的梁思成手拿相机拍摄正定古城的雕塑,讲述梁思成事迹的大屏幕电视、普及古建筑知识的触摸屏电脑。
摩尼殿是隆兴寺内一处主要建筑,梁思成如此描绘其结构:“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是艺臻极品,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当梁思成第一次登上转轮藏殿二层时,便发现“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梁思成盛赞阳和楼“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