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丑是可以的,也是刻意的
就像“漂亮”这种极端形态进入中国男性审美标准如此困难一样,“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不被认同的。简单来说,就是姜文、孙红雷这种类型的酷男、型男,成为可被接受的中国男人审美标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姜文年轻时照片
姜文也是“高仓健效应”的受害者。早年考北京电影学院时,他被淘汰。后来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时,在是否录取他的问题上,老师们之间的争论也很大。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班主任张仁里回忆说:“姜文他们这批演员得多亏碰上中戏转型,从过去的以貌取人变为更看重考生内部素质考核”。
姜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回避丑这个话题。正是因为开了姜文这个口子,才有后来的孙红雷。上世纪90年代初,孙红雷在哈尔滨已是很有名气的霹雳舞者。“有人说红雷你那么喜欢演出,就上北京念书学表演吧,我说我长得太丑,不行。他们说你看人家姜文长得也不好看啊。”孙红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忆自己的从影起点。
现下流行的“酷”、“型”审美概念,最初都是从“丑”生发而来。就好像现在的“呆萌”、“正太”、“花样美男”等等,也是从最初简单的“帅”细分出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