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又福:自有诗心似水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1-14 09:10:05 责任编辑:丁璨

    其实在他心里,爆炸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引信全在古人那里,古人的东西真好,好到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大概就因为它的诗性。“诗无达诂”,每个人能看出每个人的好来。贾又福就被这诗性引领,如在山阴道上,目不暇给。他的胸腔不时有雷霆滚过,他被古人引导,被古人折服,有时却也会穿越时空,一霎一霎地似乎成了古人。他想象自己成为古人的样子,所有的这些画,这些书,都与他有关联。他画,他写,他记,他临,他在古人那里寻找自己,在自己这里印证古人。大量读书,大量临摹,大量记笔记,一切都是大量的。他身量不高,心量却大,似乎能装得下无边奥义、无限诗情。

    但在外表,他依然是那个老实、木讷、本分、矮小的孩子。不但别人以为他傻,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傻。于是后来他一直称自己为“瓢者”。“瓢者”,傻瓜之谓也。

    这个世界自以为傻的人不多,倒是自以为聪明的多。聪明好不好?好,但须真聪明。若不是真聪明,则就比傻瓜还傻。但人到了真聪明的地步,反而有憨态了。

    就是这个憨态的贾又福,不仅沉浸在诗的妙境里,而且自己也悄悄地写起诗来。

    比如1961年秋,一次郊游之后,他写诗咏菊:

    高风玉颜清入魂,等闲万木落纷纷。

    重九欲伴赤城霞,只作低吟句亦馨。

    是不是有点意思?

    中央美院办有“蒲剑诗社”,由范曾、薛永年等操持。他们也知道有位小学弟叫贾又福的,也喜欢诗,于是每每向他约稿。他不是总有诗给,但给一首是一首。读一首看:

    催花不借东皇力,落叶何须西帝声。

    丹青吞吐豪壮事,墨吹风雨与阴晴。

    可以看出,内在豪情已经很蓬勃,丹青之事,在贾又福先生眼里,从来不是等闲事,风雨阴晴全在水墨里。从那时起,贾又福先生已经领略到画家的本义:画家是画画的,但也不仅仅是画画的。画是诗的,诗是心灵的,心灵是高妙的,高妙的心灵是与天地宇宙一体的。这也就是他后来提出“以石观化”理念的根本理由。而要达到这个境界,没有别的可依恃,只能是自己的心,但什么样的心可依恃呢?肮脏的当然不行,浮躁的行吗?自然也不行,傲慢的不行,散漫的不行,烦恼的不行,只有明净的、恭敬的、宁静的、崇高的才行。为了提炼自己的心,只能苦自己,一点点爬到古人曾经爬到过的高度,去领略那无尽旖旎。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