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舸月为篷
此前,我读贾又福先生的《问岳楼论画》时,曾即兴拟过一联:问岳楼中问月,明是?净是?观石路上观时,古耶?今耶?“问岳楼”是贾先生的斋号,而“观石路”源自贾先生的绘画理念:以石观化。看了《我的话》,我把联改了:问岳楼中问月,明暗同体;观石路上观时,古今一如。
几天之后,即是中秋节,这天晚上在唐华宾馆的饭厅,与贾又福先生及他的几名学生一起,长时间晤对。此时厅前花富贵,天上月团圆。见到贾先生之初,我先说道:“长安一片月。”贾先生随即应道:“万户捣衣声。”有点像对暗号。然后,我把对联奉上。他很细心地看过。
那天晚上,彼此说了好多话。我问,他答;或者他问,我答;或者大家讨论。话题是自然而然的,是以真诚对真诚。真的是一见如故,似乎这样的对话不是第一次,但这的确是第一次。事后想来,说什么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而是这种氛围,彼此心灵毫不设防的这种信赖与默契尤为珍贵。这一晚说到很久,直到月光在屋檐上流淌。
“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正是因为有诗境引领,我写了一篇《长安问月》。有了《长安问月》,随后有了《大化如花》与《画乃圣事》这两本论贾又福先生画作的书。真的是“明月应时现,莲花次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