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乾(河北)
一说到正定,自然让人想到一个“古”字。“古”的是建筑:从南门进城,广惠寺的华塔、临济寺的青塔、开元寺的须弥塔一字排开。东行至小十字街,则是天宁寺的凌霄塔。再往东,就是著名的隆兴寺了,也就是本地人俗称的大佛寺。
“古”的又有饮食:不必说那小巧玲珑、满口清香的烧麦,也不必说那外脆内软、麦香扑鼻的缸炉烧饼,单是一只状如小琵琶的马家鸡,就能让人口齿生涎,恨不得能长两个胃。
著名作家贾大山在其一篇名叫《王掌柜》的文章中,曾把正定的传统饮食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对马家鸡的描写更让人回味无穷。“正定卤鸡自古有名,马家卤鸡尤其地道……卤煮要用老汤做底,作料不下二十种:丁香、桂皮、砂仁、豆蔻、白芷、三奈、花椒、大料、葱、姜、色酱等一一按比例下作料、看鸡龄定火候。鸡煮好了,黄里透红,颜色鲜亮,不破皮不脱骨,不塞牙不腻口。据说,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西太后从西安回京驻跸正定,吃了马家卤鸡,都说鲜、香、嫩。”笔者幼时便喜读贾大山的小说,对《王掌柜》更是读了又读,每每看到此处,便馋得直咂嘴。
大凡名家写文章,都有其立意所在。或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又或是平淡中见奇崛、随意处见苦心。鲁迅的名作《在酒楼上》,单用一斤绍酒和十个油豆腐,就把江南冬天的萧条阴冷和一人独酌的意境勾勒得如此传神。倘若让笔者幼时去读,无非只是向往一下那遥远的“舌尖上的绍兴”,却不解其之后故友重逢对酒而谈的本意。贾大山的《王掌柜》亦是如此。年幼时去读,也只是看个热闹、读个稀罕,长大后再细细品味,却在正定美食的背后,读出了作者下笔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