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植树集中行动突出体现了五个特点:进展快。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抢抓造林黄金时节,仅用1个多月时间,完成造林35.42万亩,是历年的2倍,走在了全省前列。投资大。各县(市、区)着眼推动由财政投资造林向市场化造林转变,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式,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据统计,全市春季造林总投资达50多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奖励资金1亿元、县级财政投资超1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40多亿元,财政与社会资金比达1:4。机制活。各县(市、区)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因地制宜,探索总结出14种造林机制,实现了树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利,责利统一,大大调动了群众和社会的造林积极性。亮点多。各县(市、区)都结合“一线、六工程”重点打造了一批精品亮点,如香河县运河文化森林公园、万亩荷塘千亩水杉园,大厂县福喜路南延片林,固安县引清干渠带状公园,文安县新防洪圈绿化,安次区南三通道绿化等大批精品亮点工程,形成了精品点、线、网、片相结合的壮美景观。效果好。今春造林标准质量高,亮点、节点工程普遍采用大规格、珍稀名贵苗木树种,营造出错落有致、色彩多样、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
做好下一步工作,《通报》中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提前谋划秋冬季及明春造林。提前谋划落实好秋冬季1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同时,将今春未完成的造林任务及需要补植补造地块并入秋冬季造林任务,统一安排、统筹部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造林任务。二是提高造林绿化工程质量。在秋冬季及明年春季造林中,要着力提高造林绿化工程,特别是“一线、六工程”质量。要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建设,不能搞单一树种,按照立体绿化的要求,真正体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实现绿化水平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各县(市、区)精品线路工程在明年春季造林结束后要实现闭合。三是推广市场化造林机制。进一步强化土地流转,大力推行项目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公司化管理模式,由公司、企业负责统一施工和后期管护,由政府负责监管,通过“利益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与人员参与造林绿化,不断增加企业、大户造林比重。要把造林绿化工程作为产业项目经营,增加经济林比重,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产出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