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旧瓶 坚守“老”阵地
“我们不求名不求利,只希望你踏踏实实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只要老爸您守住前门、我妈守住后门,我一定能为您把好侧门。”
“虽然清贫,但我们量入为出,不虚荣、不攀比,让你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就很幸福了。”
……
8月26日上午,在廊坊市水务局的会议室里,一句句温暖的嘱托传递着家人间的亲情与关爱。这场领导干部家属助廉教育座谈会,是该局开展的“家人嘱廉、亲情促廉”活动的一部分。
“家庭是廉政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3月,廊坊市纪委和市妇联联合发出《营造好家风·争当廉内助》的倡议书,号召家属做好廉洁家庭的“守门员”。各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助廉活动。安次区还于近日评选出十位“十佳廉内助”。
“助廉课堂”的意义在于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约束和监督,而要让他们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还有赖于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制度勤打“疫苗”。
常态化的廉政培训考试、约谈提醒等制度,成就了廊坊市廉政教育的“固定课堂”。“‘固定’体现在两个方面。”市纪委宣传部部长刘仰生说,“一方面是固定的制度,对干部廉政教育贯穿于干部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一方面是固定的场所,例如常态化的宣传专栏,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遍布每个角落。”
相较而言,“流动课堂”则更侧重对农村党员和基层群众的教育,利用先进典型巡回演讲、廉政展牌巡回展览等形式,把课堂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文安县组建了红色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社区为居民放映红色电影。在廊坊市区以及部分县(市、区)开通“廉政公交”,利用公交车辆液晶显示屏全时段、全程滚动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和“廉政宣传标语”,目前已累计播放廉政信息110条。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廉政文化作品,正是以其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成为廊坊市“廉政课堂”的“主力队员”。
市纪委监察局创办了《廊坊纪检监察》杂志、出版了《清净思》廉政小小说精选汇编;安次区创作了《廉政准则三字经》;固安县以“小手拉大手·亲情促清风”为主题编写了《我给爸爸讲故事》,等等。
今年,大厂县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编的大型舞台情景剧《赶考路上》,在全省各地巡演20余场,深受好评。该剧主创大厂县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赵德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宣传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我非常愿意为廉政文化建设献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