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长期以来困扰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诸多难题,解决京津大城市病,带动京津冀地区城市结构梯度趋于合理和完善?“产业发展的制约是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瓶颈。”我省民建会员认为,要认真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在京津冀区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合理的产业转移,不断减少区域壁垒,实现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调整产业格局
由于行政区划的制约,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处在不同的阶段,而且“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大家一致认为,三地经济没有形成有序梯度,更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衔接更多是地方政府的推动,难以成为改变京津冀地区核心——边缘体系的决定性因素。”民建会员刘艳红建议,应遵循规律,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配置资源的作用,用市场力量引导京津冀地区内的产业转移和产业衔接,调整京津冀地区产业格局。
民建会员李赶顺提出,京津冀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任务,产业转型应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高度,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
他认为,京津冀应依托各自特有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北京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显著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天津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中高档轿车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环保经济型轿车、石油钢管和装备制造、现代医药产业基地。河北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产业和功能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