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个家里只要有一个人拉个脸儿,我也呆不了这17年”
李荣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后来又患了痛风。考虑到健康状况,那次出院后不久,他就从单位办了病退,2008年正式办了退休手续。
李荣堂虽有工资,但绝大部分要用来买药。为了养家糊口,高保国每天起早贪黑地下井干活挣钱。叶淑文则照顾李荣堂每天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她都做好了端到李荣堂跟前。西工房社区没有暖气,每到冬天,叶淑文都把炕烧得热热的,每天晚上都烧热水为李荣堂泡脚、按摩。即使走亲访友,她也得惦记着早点回来。
“晚上也总睡不踏实,一听到大哥那边有动静,就赶紧起身问‘大哥,有事没?’一点动静没有我们也担心,怕他又犯病了,还得起身勤瞅着点。”叶淑文说,为了更好地照顾李荣堂,没两年,他们就让李荣堂和自己一家住到了同一间屋。
尤其2006年之后那三四年,叶淑文失明的老母亲和不到一岁的外孙女都住在她家,需要她照顾。每天早晨,叶淑文给母亲洗漱穿衣,给李荣堂端屎倒尿,给外孙女喂饭喂菜,忙得不可开交。李荣堂痛风厉害的时候,她还要给他一口一口地喂饭,半夜三更再起来给孩子沏奶。
“即便那会儿,淑文在我跟前也没发过脾气,没掉过泪儿。她总对我说‘大哥,你别想那么多。只要你好好的,就是咱家的幸福。你不犯病,就是给家里攒钱’。”
叶淑文的两个女儿待李荣堂也像亲人一样。大女儿智慧出嫁后,每次回娘家前都给李荣堂打电话:“大大想吃点啥?我给你捎回去。”智慧家搬进新楼后,还特意接李荣堂去住过几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有时还带他出去下馆子。曾在秦皇岛卫校上学的小女儿智秀,每次放假回家都要给李荣堂做按摩。有一次李荣堂心情不好,窝在角落不说话,智秀跑过去,握着他的手说:“大大,虽然你没有家人,但现在我就是你的亲闺女,有啥不高兴的,跟我说。”
“这个家里只要有一个人拉个脸儿,我也呆不了这17年。”李荣堂说,妻子离世后那几年,每逢除夕夜,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他却只能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屋子里喝闷酒,心里苦得很。住到叶淑文家后,他才重新找回过年的感觉。
社区里亲人越来越多
——街坊们有空就来陪他唠嗑解闷,谁家做了好吃的也要拿给他尝尝
在采访中,李荣堂总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不仅因为遇到了对他不离不弃的叶淑文一家,还因为西工房社区的许多邻居给过他关照。
虽然双脚迈不出小屋,但李荣堂并不寂寞:街坊们有空就来陪他唠嗑解闷,就算是来找叶淑文和高保国的人,进门头一件事,肯定也是跟他打个招呼问声好;左邻右舍谁家做了好饭菜、买了好吃的,也总忘不了拿给他尝尝;街道办事处还专门给他订了份《唐山劳动日报》,每天上午,社区小卖部的大嫂会准点儿给送过来。
“你瞧这一兜砂糖桔,是北邻大婶子给买的;再看橱柜里那碗,是道北一个嫂子炖了红烧肉,出锅就给我端了一碗来,碗还没还人家呢。还有那瓶止疼药,是我犯病正赶上药吃完了,一个同样患痛风的邻居给送来的。”说起街坊邻居们的好,李荣堂如数家珍。
说话间,院门响了,有人边往里走边大声招呼着:“荣堂兄弟,看我给你拿啥好吃的来了?”转眼进来个六十来岁的大妈,一手抱个布包,一手端着三个黄灿灿、热腾腾的玉米面菜饽饽。
李荣堂边笑着招呼边给我们介绍:“这是住在五条的大嫂子,常来淑文家串门,跟我也熟了,三天两头送好吃的。”
【责任编辑: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