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邢台民间文保学者胡湛介绍,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天文知识就是在其家乡的常乐寺受启蒙。上世纪80年代,郭村村西南仍保留有常乐寺的残留殿宇。后为改善农村教学条件,该寺旧建筑被拆除,盖起了新学校。常乐寺从此消失,但这座石碑被幸运保留下来。
据考证,常乐寺碑,始立于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该碑纵170厘米,阔70厘米,碑首为六条盘绞的螭,螭所围中心为两两相背的四尊佛像,碑侧亦造佛像两尊,碑正面为楷书大字,正中书“常乐寺”,左侧书“大齐天统年置”。碑阴为碑文,记述了教禅经传之况及当时任青冀二州刺史之郭温集五百豪户之资造经修寺之绩。北齐碑书的一大特征为隶书复兴,该碑文书体即为其典型体现,然其独特之处在于用北碑笔法写平正的汉隶,并杂糅某些篆法,形成了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似楷非楷,寓平静、雄强、优雅于一体的别样书风。
胡湛连连声讨盗贼,“该碑对考察北朝佛教文化在邢台的传播和雕刻书法艺术的发展,及郭村的形成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邢台县文保部门负责人亦表示,北齐年间的石碑已经罕见,对石碑被盗,文保部门深感惋惜。
散落民间的文物亟须保护
据邢台县文保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为加强对常乐寺千年石碑的保护,当地政府出资焊铁笼,将石碑罩在铁笼内。文保部门也委托村委安排专职人员守候,因紧邻学校,学校教职员工也义务承担起看守石碑的责任。却不想千年石碑在春节期间被盗。
当地一名文物工作者表示,我国有很多的文物散落在民间,文物的保护不能光靠政府一家,而是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和发掘民间保护文物遗产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共同保护的机制和氛围。
【责任编辑:王春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