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沧州: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2013-12-24 09:22: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坚持“输血”“造血”并重

    沧州: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 通讯员左大中)引进中央扶持资金2600万元,扶持6个项目开工建设;协调投资70余万元助力帮扶村发展设施瓜菜;投入资金163万元解决帮扶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省教育考试院在定点帮扶献县工作中,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使帮扶村在教育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群众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地处我省黑龙港流域的献县是扶贫重点区域。省教育考试院定点帮扶的高官乡后孟村和西城乡西城南村就是其中的贫困村。“在帮扶工作中,我们重点把握好‘定点帮扶’与‘大扶贫’之间的关系,在抓好‘帮扶村’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扶贫工作全面开花结果。”省教育考试院驻献县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董立彬说。

    扶贫先扶智。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带动弱,资金制约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省教育考试院积极发挥教育部门优势,将定点扶贫落脚点放在教育基础设施改善上,通过积极与中央和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4个教育设施项目。目前,惠及10个乡镇、总投资1500万元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平原试点项目,惠及3个乡镇、总投资800万元的“校安工程”项目,投资150万元的西城南村中心“幼儿园”项目,投资146万元的后孟村“幼儿园”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且进展顺利。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以农业产业项目为主线,全力扶持定点村增产增收。在加大对帮扶地区政策、项目、资金扶持的同时,注重“造血”功能培育,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搞好农业产业化。针对西城南村水少、地咸的实际,发展选定设施蔬菜进行产业扶贫。推广薄雾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协调扶贫、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对发展设施瓜菜群众给予每户5000元扶贫资金补贴,协调投资70余万元硬化棚室集中建成区的道路,铺设管道3600多米,改善了设施瓜菜基地的基础设施。目前,西城南村已形成200多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全村各类瓜果蔬菜总产80余万斤,创收400余万元。在后孟村红枣产业的扶持上,协调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改良枣树品种200亩,实施标准化管理700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此外,他们还建立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西城南村组建了三个瓜菜种植合作社,辐射带动社员200余户;引导后孟村成立了红枣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00余户。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卖菜难和低价恶性竞争问题,提高了设施蔬菜的产业化水平。

    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解决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通过协调扶贫、交通、电力等部门,为两个定点扶贫村协调投入资金163万元,硬化绿化村内街道5000米,粉刷街道外墙1500米,打深水机井2眼,改造自来水管道12000多米,完成了电网改造。同时,加强“两室”及文体设施建设。在文广新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帮助西城南村投资63万元,新建成村“两室”及文体广场和卫生室。目前,投资100万元的公共文化项目西城南村乡村大舞台,已完成主体工程,春节前后可投入使用。后孟村“两室”及文体广场也已与本村幼儿园同期开工建设。此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两个村完善了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25户群众为单位组成若干村民小组,选出组长、副组长,由村党员干部实行分片管理,实现了村庄科学化管理。目前,两个村的生活环境和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所在乡镇的典型示范村。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婷】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