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王萌 实习生徐曼婷/文 记者韦佳/图
编者按
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发展,作为城市中流动的血液——— 公交车更是日趋先进,车辆后座上的安全带、中英双语报站以及手机公交IC卡……在人们的不经意间,一件件新生事物悄然在省会公交车上落脚,面对这些人们眼中的“新鲜事物”,乘客对它们的认可度如何?有没有必要推而广之呢?作为与每个人出行都息息相关的公交车,它发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值得我们认真观察。
新事物A
后座安全带
必要的设计与尴尬的弃用
今年7月7日,石家庄市的71条线路新增了411部新天然气空调公交车,与其他公交不同的是,这些车的末排中间三个座位均首次加装了安全带。然而车辆投入运营一个月期间,这些新装的安全带却备受冷落,不仅是市民不够关注,就连公交公司也认为,这些安全带事实上并没有“用武之地”。公交车上的安全带,难道会走向一个被拆除的结局?
释疑:为何后排要加装安全带?
在大多数人们的意识中,行驶速度缓慢、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公交车,是没有必要加装安全带的,再加上公交车上人员流动性很大,因此长期以来公交车上设不设安全带,从未被人们所关注。而此次新增的公交车,却首次在车辆后排中间位置加装了安全带,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个更为人性化和贴心的设计。
有调查指出,公交车上最不安全的座位就是最后一排中间的三个座位,因为公交车内的其他座位前排空间较小,惯性冲击情况下前排座位可以作为一个保护,不至于发生危险。但最后一排的位置本身就是车内最为颠簸的,更由于这三个座位前排没有任何遮挡物,一旦出现车辆急刹现象,由于惯性乘坐者非常容易出现身体前倾甚至被甩出座位的情况。也正是基于此,新型公交车进一步加强保障安全的设计理念,开始在后排中间位置加装安全带。
【责任编辑:赵耀光】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