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铁3号线正在紧张施工。河北日报记者田瑞夫摄
□河北日报记者边慧
随着今年4月23日、6月25日,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告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石家庄地铁的大规模建设时代呼啸而来。
根据石家庄市轨道办提供的数据,3条地铁线建成后,该市每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减少102.34吨、2.26吨、0.96吨。形成线网规划后,地铁或将承担起整座城市50%的运力。地铁,已成为省会城市发展中的必要环节。
但在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快捷的轨道交通之前,省会市民却必须先忍受至少四年的不便:交通可能有点儿堵、原本熟悉的道路得绕行……
地铁施工有硬标准,但软环境磨合却无定规。如何打好这场需要全市人民理解与配合的系统性硬仗,石家庄正在不断探索新举措——
源头控制 避免扰民
7月17日是石家庄地铁体育场站施工围挡后的第三个工作日。长安交警二中队中队长杜普告诉记者,相比前两日,当天早高峰时期车流量减少近一半,许多车主和司机已自觉选择绕行。
上午10时许,一辆救护车从河北省中医院正门驶出,右拐上中山路。前面不远处就是体育场站的施工围挡,由于建设需要,它几乎占据了半幅路面。救护车经过几轮艰难的停顿之后,经过现场交通疏导,最终驶入畅通的体育大街。
“通常会有交警专门过来指挥协调,现场施工给这一路段交通带来的压力还是蛮大的。”省中医院的一位门卫告诉记者,医院的两个大门都在中山路上,地铁施工开始后,医院门口的交通压力陡增。
拥堵,随着地铁施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出行的不便。还在放暑假的石家庄二中学生杨洋甚至提前发起了愁:“开学就高三了,本来晚上就睡得晚,加上我家住和平路,现在中华大街这段这么堵,到时候还得提前一小时起床上学。”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了解石家庄的人都知道,目前的施工主力地段——— 中山路与中华大街——— 地形狭长,并处在城市中心,沿街遍布医院、学校、商场、超市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单位。如何才能保证这些地方的交通尽可能畅通?
作为此次地铁修建工程的一名设计人员,来自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石家庄分院的徐崴介绍,要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就做到设计合理,把对群众生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北国商城东侧的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记者见到已竖好的围挡特意避开了医院的正门。徐崴说,这就是施工方案调整的结果。“一开始设计的是这一线都要围挡,进出从旁边绕一下。但考虑到医院对畅行的要求更高,直接进出是最方便的,所以就把门口这块的围挡取消了。”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目前,全国地铁地下车站90%以上均采用明挖或盖挖法,基本上是“能明挖则明挖”。但在石家庄,据徐崴介绍,为了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堵塞,有部分车站采取明暗挖结合的施工手法。“明挖法造价相对较低,也比较安全,但对周边交通影响较大。暗挖造价高,对地质条件要求也高,但路面几乎无占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部分可以改暗挖的地段我们都改了。”
“明挖改暗挖”并非仅出于对交通的考虑。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石家庄分院院长王琦告诉记者,在管道改迁的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大量施工图上并不存在的管线。“这也算是石家庄特色吧,大部分都是过去日伪时期就有的,后来被城中村的住户们继续沿用了下来。”王琦说,减少管线改迁,也是采用暗挖法的初衷之一。“这些不明管线不能随意动,否则说不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多花一些钱用在暗挖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