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
到7月中旬,年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将开始水联运;到9月底,年产10万吨M15甲醇汽油项目将投产;到年底前,百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一期将达到试运转条件,己二酸项目也将开始试生产……今年下半年,开滦集团的煤化工产业将迎来一个重要收获期。
一个挖煤的企业,在短短数年间,不仅形成了可以生产几十种产品的煤化工产业链,而且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了位于高端的工程塑料领域。在这背后,是一支强有力的研发团队托起了开滦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6月初,记者走进开滦集团,走近这支团队。
从一张白纸到业界瞩目,靠培育创新团队进军产业高端
6月5日,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这支年轻的创新团队迎来了4周岁的生日。
4年间,这个团队已申报发明专利30多项。
这一天,记者获悉,团队成立后的第一个自主研发项目甲醇汽油将在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
“甲醇是煤炭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市场价每吨只有2500元左右,同每吨价格七八千元的汽油相比,开发甲醇燃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副主任王亚涛说。
但发展煤化工,作为百年煤企的开滦在人才技术方面并不占优势。在集团曾经的摸底调查中,企业懂化工的人只有2人,这样的技术基础,堪称“一张白纸”。
在国内,发展煤化工,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购买“工艺包”来组织生产。开滦的甲醇汽油项目最初也走的是同样道路。很快,一家掌握配方的公司开出了价码:开滦出资500万元购买该技术,同时该公司以技术入股做项目的控股股东。
几年后,回忆这一情节时,王亚涛仍然感慨,在核心技术面前,资金的作用竟然显得那么苍白。
谈不成,就自己干。组建不久的创新团队,历时1年多攻克了甲醇汽油的制备方法,还负责起草了《M15车用甲醇汽油》等3项省级标准,目前正在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 通过自主创新,而今在这个领域,开滦已经拥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事实上,组建4年来,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创新团队已经拥有46名成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7人,在他们申报的30多项专利中有9项已通过审查期并获得授权。
王亚涛介绍,近两年,随着研究成果的增多,研发中心不仅服务于本企业,省内以及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一些相关生产厂家也纷纷上门来寻求技术支持。
坚持无中生有,依靠自主创新,开滦煤化工产业从零起步,发展迅速。推广成功的经验,开滦成立了覆盖各产业的十支技术创新团队。
【责任编辑: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