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部分古城遗址取土、盗掘现象严重
调查发现,目前中山古城遗址存在一些“问题”, 如灵寿城城垣范围内的夯土建筑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住遗址和道路遗址基本处于填埋状态,其上大部分为农田,但部分遗址的局部被工业厂矿和村落占压,且由于地表的农业耕作活动,埋藏较浅的遗址面临破坏威胁,现可见一些早期砖瓦残片被翻耕出地表。
还有,城垣外的一般墓区和祭祀区为考古探测出但未发掘或少量发掘的遗址,范围并不明确,部分遗址被现代村落占压,取土、盗掘现象严重等。
此外,遗址还受到自然危害侵袭,如遗址所属的区域冬季温度低于零度,土壤冻结,夏季消融,土层冻结产生体积膨胀,融化使土层变软产生沉陷、坍塌,形成冻胀和融沉作用,对遗址造成破坏。针对这些“威胁”,《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保护措施。如对于人为破坏因素的控制,需要采取技术措施的主要为打击盗掘。遗址范围内需安装影像监控设备,重要遗址点和墓葬附近需埋藏设备进行异常大地震动监测。
保护
中山国遗址主体壮观,需要总体保护
《规划》中,保护对象分为文物本体及与文物本体紧密相关的历史背景环境两项。作为最主要的文物本体,其分为遗址点及出土遗物两方面内容。根据各遗址点的性质、地理位置、遗存分布区域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的情况,中山古城遗址的遗存可分为以下几类,灵寿城城垣、城门、护城河及城内道路;灵寿城内大型夯土建筑遗址;灵寿城内官手工业作坊遗址;灵寿城内居住遗址;城内王陵区(“成公”墓及其陪葬墓、“桓公”墓及其陪葬墓、中山王族墓及其陪葬墓);城外王陵区(厝王陵及其陪葬墓);城外一般墓葬(访驾庄北墓区、北七汲村北墓区等);灵寿东城(城垣及内部夯土建筑遗址);祭祀区遗址。
除遗址点外,出土遗物则包括中山古城遗址范围内出土的各类古代生产、生活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