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是指导中山古城遗址文物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范性文件。规划范围包括中山古城遗址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为保护遗址所需要的外围影响区用地。规划期限为2010—2025年,5年为一阶段,明确了中山古城遗址近期、中期、远期的工作重点。
□燕赵晚报记者 李兵 首席记者 谢鑫名
发布
《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公布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旨在促进中山古城遗址保护的《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省政府批准公布。
据了解,未来将以这一规划为指导,开展中山古城遗址文物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平山县三汲乡一带,面积46平方公里,由中山古城、中山厝王陵、军事驻防城以及东北、西北、西南的中山墓区所组成。中山古城是战国时期重要都城之一,其主体城址部分又称之为灵寿城,自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到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先后五位国君定都于此统治中山,见证了中山国从复兴到鼎盛再至灭亡的全部历史。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规划》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共十几位专家规划编制而成。
昨日下午,记者拿到《规划》文本,内容十分丰富,是指导中山古城遗址文物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范性文件。
记者发现,规划范围包括中山古城遗址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为保护遗址所需要的外围影响区用地。规划期限为2010—2025年,5年为一阶段,明确了中山古城遗址近期、中期、远期的工作重点。该规划经过分析与评估中山古城遗址的价值与现状,精心制订出规划内容,分为保护规划、遗址展示规划、社会调控规划、景观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建设规划、管理规划。
按照规划,将陆续启动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及相关配套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社会调控工程(村落拆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