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还投资140多万元,购买了玉米播种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型喷灌设备等农用机械,可现在这些大型农机遇到小块土地,根本显不出威力。”杜永峰说。
除了土地碎片化让大型农机难显威力,缺乏粮食晾晒和储存场所也是杜永峰头疼的问题。“前几年,合作社的2600亩土地全部种的是小麦和玉米,为了增加粮食附加值,卖个好价钱,合作社需要烘干设备和储存仓库,但农业土地又不能转作建设储存仓库等用途,粮食只能收了就卖,效益很受影响。”杜永峰介绍,为减少损失,从2011年开始,合作社把1300亩土地种了蔬菜。
虽然租赁、托管着十几万亩土地,杜永峰却自称是“穷人”。“每亩上千元的租金,上千元的农资、机械、人工费用,需要大量的现金支付,而农用土地又无法抵押贷款,融资也成了合作社常遇到的难题。”
据了解,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使得传统的小农种植户越来越少,能形成规模效益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但杜永峰表示,要保护种粮大户、合作社的种粮积极性,还需要政策上出实招,帮助他们解决好“土地碎片化”、“增收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让种粮者有积极性,有钱挣。
【责任编辑: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