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遭遇“选才难”,供求错位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招聘双方信息不匹配,很多时候是你看上了企业,但企业看不上你,真正双方都满意的很少。”在省会一大型招聘会上,河北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的陈晓妹一脸迷茫地说,她转了两圈,没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岗位。
就在高校毕业生为“就业难”苦恼的时候,企业也陷入“选才难”境地。在一个招聘会上,河北新易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说,希望招一些有工作经验,能直接上手做事的人,但最后却没有合适的人。“公司每年招七八十名毕业生,但没有一个上来就能用的,至少要经过半年多实践和培训。”河北诚信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多数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不是企业不愿招大学生,而是企业急缺的技术工种,许多大学生干不了。专家指出,“就业难”不是单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记者调查后发现,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极端情况下还出现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
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赵爱平指出,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难题,在区域分布上,大量毕业生集中在大中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县以下的基层人才匮乏却又难以吸引毕业生,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在培养与需求对接上,一方面有些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一些人才却得不到充分满足,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在单位用人上,有些企事业单位存在“超前消费”现象,一味追求重点大学、高学历毕业生,苛求工作经验,既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又造成了人才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