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文/图
如何让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从“墙上”走下来,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4月28日,黄骅市在常郭镇李子札村召开了崇德尚俭移风易俗现场会。之所以要把现场会放到这个村,是因为这个村从上世纪 70年代末即坚持厚养薄葬,并且在组织上、运行机制上摸索出一整套植根于农村现实的制度和措施。
一个村庄的30余年坚守
常郭镇李子札村村主任张志清和村支书刘书德是上任一年多的“新班子”。他们介绍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说起厚养薄葬,都深有感触。
李子札村共有500余户,1700余人,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就发展起来了一批村办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红旗村”。去年,这个村子共举办了7件白事,最多的花了6700元,最少的只花了3600元。和周边村庄动辄花费数万元相比,李子札村的做法无异于一个奇迹。
有过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像白事这样的事,绝对是件大事,小小的李子札村何以能做到厚养薄葬,还坚持了30余年。村支书刘书德说,首先这要归功于李子札的老支书,从1976年即建骨灰堂、建公墓,推行火化,给这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李子札村村民经商的多、富裕户多,而越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越能理解厚养薄葬,所以,村民们的理解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此外,刘书德还提到,要想真正推进这项工作,村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还要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方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