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足龙在亚洲的首次记录,带来赤城地区生物群新论断
“我们将这批在赤城发现的恐龙足迹主要归入窄足龙足迹。”邢立达介绍,“窄足龙足迹最初发现于北美,此次是在亚洲的首次记录。”
这些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标本,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邢立达说:“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他解释,依据足迹可展现这样一幅画面:距今1.3亿至1.4亿年的侏罗-白垩纪之交,凤凰山一带为古湖泊,湖畔植被茂盛,松柏类的坚叶杉郁郁葱葱,水边生长着大片酷似萍蓬草的植物,湖泊中生活着大群硬骨鱼类。大群恐龙在湖畔繁衍生息,其中不乏善泳者偶尔下水寻找小鱼、打打牙祭者。
“窄足龙足迹最大特征便是雪茄状的粗壮脚趾。”邢立达说,这些足迹的造迹者下水后,在湖底留下爪子的刮痕,随着湖泊深度的增加,它们脚部所能接触到的水底越来越少,足迹逐渐变弱,三个趾头也不能完整留存,“而当初这些不起眼的痕迹却成为恐龙戏水的铁证。”
邢立达解释,足迹基本为三趾型,两足行走,趾端有明显的爪迹。一般来说,其第III趾最大,第II趾及第IV趾较小,第I趾更小或者消失。而且,不少足迹上还会有一些隆起的块状结节,这是肥嘟嘟的趾垫了。
虽然赤城窄足龙足迹中,小型兽脚类足迹占了绝大多数,大约仅长2米,但还是发现了最大可达5米的足迹,就像一辆小轿车那么长。“5米长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的出现令我们感到很兴奋!”邢立达说:“因为在随后沉积的,距今1.2亿年义县组地层中则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该生物群绝大多数兽脚类恐龙的体型很小,落凤坡的发现表明此地在热河生物群出现前的2000万年前就出现了繁盛的、多种类的兽脚类恐龙。” 河北日报实习生 耿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