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于城市,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这种聚集也带来了城市的各种弊病。2011年,我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3.3辆,同比增长87.2%。机动车迅速增加,引发尾气排放严重、道路拥堵;人口聚集使烟尘、建筑扬尘增多,城市环境恶化。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环境资源,在城市环境问题凸显和频发的现实下,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城镇化质量?
“这就要树立大环境理念,各区域之间协同作战,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托,优化生产力布局。”郭斌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加速进程中,关键要强化“新型”,新型城镇化不只是物质经济的现代化,还需要生活空间宜居舒适。
“必须通过立法避免城市各项功能过于集中。”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一个省或市的各项功能应该分散到不同区域。
“各地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持相似观点的专家也认为,加强跨区域规划协调,大城市的发展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合理布局,从而构建起多中心的城市群布局,促进大城市及以此为核心的城市体系协调发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合理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模。我省今年也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责任编辑: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