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遗址当选十大发现
邢窑是我国古代的制瓷窑场,其烧制的白瓷举世著名,与浙江越州窑的青瓷并称“南青北白”。邢窑遗址主要位于邢台市的内丘、临城、邢台县、邢台市区,北界已进入石家庄的高邑县境内。
到目前为止,考古人员共在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20多年来进行过3次不同规模的考古发掘,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邢窑的研究也随着考古发现的逐渐增多走向广泛和深入,其产品的多样化、白瓷的朴素典雅、透影白瓷的精细美观以及“盈”、“官”等款瓷器的批量生产都成为邢窑瓷器的鲜明特色。
邢窑创烧于北朝,至隋代已经成功烧制出真正的白瓷,唐朝时邢窑发展到全盛时期,邢窑烧造的白瓷饮誉大江南北,与浙江越州窑的青瓷并称于世,成为北方白瓷工艺的代表作。
内丘邢窑遗址由河北省文研所联合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在内丘县城西关村南部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出土5种遗迹,其中窑炉11座,灰坑140多座,灰沟6条,水井30多眼,墓葬22座。
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超20万件(片),完整和可复原器物超过2000件,器形有碗、钵、盘、杯、罐、瓶、盆、壶、炉、俑、瓷塑、模子等以及各式匣钵、窑柱、支钉等窑具,另外还出土了形式多样的陶器如陶盆、陶罐、陶瓮、陶缸、陶瓦当及瓦当模子等。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邢窑窑炉群考古队队长王会民表示,内丘邢窑遗址能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要在于其有重要发现,主要表现为窑炉组合形式完整,北朝灰坑、遗迹丰富,发现了隋三彩。“高”、“上”、“大”三种新刻款器物残片的发现,丰富了邢窑字款的内容,为邢窑字款研究打开了新的空间。隋三彩的首次发现,证明邢窑至少在隋代就成功烧制出三彩器物,其唐三彩是隋三彩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