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就记载了近两本《功德录》,记录的好人好事有50多件。”郑梦辰说,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村民做好事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看,何彦青义务修停车场门口的起落杆,陈小根、陈健父子看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等,这些好事他们自己都没说,要不是村民偶然看到,就发现不了了。”
郑梦辰明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已经内化于村民心中,变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上世纪80年代,岗上村村民范振国捡到一麻袋小麦主动交到村委会办公室,头脑灵活的郑梦辰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绝好契机。于是,该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隆重表彰范振国,还用高粱秸扎了一个写有“拾金不昧无上光荣”的匾,敲锣打鼓送到范家。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该村决定建立《功德录》。现在30多年过去了,《功德录》已经记了181本,好人好事记了11万多件。
郑梦辰没有想到,他30多年前的这个“灵光一现”,竟写出了一个文明村庄。如今,岗上村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村里连续20多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
“建立《功德录》,就是为了把道德建设写进村民心里。如果村民人人心中都装着一本《功德录》,那么实现村风良好、村民文明、村庄富裕自然不成问题。”书写、记录了30多年好人好事,郑梦辰对《功德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