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清华)3月20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河北省有3项考古发掘项目入围201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分别是河北邺城遗址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和佛造像埋藏坑、河北内丘邢窑遗址和河北曲阳田庄大墓。
据了解,自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在我国境内进行发掘的合法考古项目中,遴选出43个候选项目进入初评,最终排名前25项入围2012年年度终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研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南城南郭城区发现了赵彭城北朝佛寺塔基遗迹,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这种以佛塔为中心、重要轴线上建造大型殿堂式建筑、多院落式布局的大型佛寺,丰富了对于北朝晚期寺院平面布局的认识。随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抢救发掘了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遗迹,共出土编号佛教造像2895件(块),未编号造像碎片有78个自封袋,达数千件,时代跨越东魏北齐至唐代初期。这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也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埋藏坑位于邺南城外郭城区内,出土佛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这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灭佛运动和佛像痤埋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的考古发现与发掘,是中国佛教考古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均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内丘邢窑遗址由河北省文研所联合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在内丘县城西关村南部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考古发掘。其间,考古队发现北朝至唐代窑炉遗迹11座,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20万件(片)以上,完整和可复原器物超过两千件,器种类包含砖、瓦、陶、三彩、瓷以及窑具等。其中“高”、“上”两种刻款器物残片为首次发现,对已知的“盈”、“官”、“翰林”、“昌”等的字义解释和器物用途等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另外,隋代窑炉和北朝至隋代窑炉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和产品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此次发掘对于了解不同时期邢窑窑炉的年代、布局、产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田庄大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南15公里、羊平镇田庄村东。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曲阳县文物保管所共同组成考古队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大型砖室墓,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达66米。封土呈圆形,由内、外两圈组成,封土制作考究,形制独特,逐层夯筑而成,直径34米。地下结构由墓道、仪门、庭院、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中轴,侧室及耳室分列东西,墓室总数达12个之多,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仪门、庭院和甬道两侧的大型壁龛,别具一格。田庄墓葬形制极其罕见和独特,在河北同期墓葬中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砖雕构件、鎏金饰品和定窑瓷器,并首次在河北地区发现具有唐代风格的大型仪卫壁画。汉白玉雕刻表现出的高超技艺,体现了曲阳作为雕刻之乡的历史渊源和深厚底蕴,其在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对研究当时铠甲、服饰、风尚有重要价值,对当代雕刻技术有良好的借鉴作用。田庄墓葬规模之大,不仅砖构墓室整体体量大,甚或超出实际宅院,而且单体建筑的跨度也相当罕见,同时斗栱用材大、雕作精工,都体现了极高的建筑技术水平,说明唐代在砖构领域的不菲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