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 刘剑英
2月1日早8时许,宽城满族自治县金杖子村村民于富水家的蔬菜大棚里暖融融的。“今天咱又能收入2000多块钱。”于富水一边给装箱的黄瓜打包装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真没想到,大灾年变成了丰收年!”
去年7月21日和8月2日,金杖子村遭遇特大暴雨,村里136个蔬菜大棚塌了92个,受损面积达90%以上,全村刚火了一年的蔬菜产业遭遇灭顶之灾。“看到成片的西红柿秧被雨水泡烂在大棚里,真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于富水唏嘘着说。金杖子村是2011年开始建蔬菜大棚的,菜农们大都还没收回投入,陡然遭此大灾,大伙儿都傻了眼。
“不等不靠,生产自救。”村党支部书记金秀贵组织两委班子分析灾情后认为,只要能种好春节这一季的黄瓜,挽回损失就大有希望。正好县政府给拨了50万元救灾款,县民政局送来5万元救助金,尽管还差50多万元,但金秀贵心里有了底。他想方设法赊来石头、砂子、设备,全村生产自救迅速展开。
“你看现在这墙多结实,再大的雨也不怕!”于富水拍拍用水泥和石块垒成的新保温墙体说。“材料都是村里给的,我花了1万多元的人工费。”于富水算了笔账,他家两个大棚全自己修复的话得花费4万多元。村民们忙着修复大棚,金秀贵则抓紧时间推动原有的“宽城金杖子蔬菜专业合作社”实施公司化管理。“灾后重建不能凑合,得抓住机会上档次、铸品牌。”金秀贵将全部菜农纳入合作社,统一聘请技术员、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栽种、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既保证了蔬菜品质,又保证了菜农收益。
打开箱子的保鲜膜,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青翠诱人。“我们的黄瓜可以直接吃,不用洗。”于富水递过来两根请我们尝鲜。“这黄瓜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虽然批发价比别人零售价都贵,可两天摘的1万多公斤全被天津客商包了。”金秀贵自豪地说,2012年12月拿到的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让他们的黄瓜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