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左)正义务为行人指路。刘敬行摄
□河北日报通讯员刘敬行 孙彩霞
1月9日上午8时,家住邢台市冶金厂家属院的王淑芳蹬着三轮车出了门,来到该市顺德北路的一个公交站牌下摆书摊。她像往常一样摆好各类书刊后,挂上邢台地图和写有免费指路、兑换零钱的小黑板,又开始了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天。
不大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大姐,俺是从宁晋来的,请问到人民公园咋走?”“去对面坐29路,到人民公园站下车。”已义务为路人指路15年的王淑芳笑呵呵地说。
王淑芳摆书摊的地儿,南边是邢台市眼科医院,北面是邢台学院、豫让桥市场和邢台市第三中学,人流量大,常有人向她问路。每次指路,她都面带微笑,路咋走、在哪儿拐弯,都说得明明白白。遇到耳背的人,她还把路线画在纸上;遇到盲人,她就将他们搀扶过马路,一直送上公交车;遇到迷路的老人,她总是让丈夫看书摊,自己把老人送回家。
问王淑芳为啥乐于为行人义务指路,她说起15年前自己的一次问路经历。她向一个人问路,那人说:“指一次路5角钱。”她没有带钱,再问时,那人随手向北指了指。于是她一路骑车向北,谁知越走离目的地越远,多跑了好几公里的冤枉路。事后,她越想越气,气消之后却悟出一个理儿:给行人指路事很小,却很重要,路指对了,带给他人的不仅是方便,还有满心的温暖。
就在那年的秋天,她与丈夫一起下岗,夫妻俩摆起了书摊,从此,她便开始义务为行人指路。开始给人指路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一次,一个县里来的人问农资家属院怎么走,这可把她问懵了,因为她从来没听说过这地儿。几经打听才知道该家属院在南羊市道。此后,她买来公交地图,详细记下各个公交站名,还利用推销日历的机会记住了市区许多小区、学校、机关、厂矿的位置,成了邢台的“活地图”,问不倒的“指路姐”。
除了指路外,王淑芳还义务为路人兑换零钱。每天出摊儿,她总要带上一个“零钱包”,里面装满硬币,以备准备乘公交车的路人来换零钱。
在采访中,笔者得知王淑芳还是一个“爱心妈妈”。她曾把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女孩邢万路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了一年,为她织毛衣、包饺子,领着她去太行山旅游。小万路回到四川后,每次打电话都深情地说:“你是我永远的妈妈。”
她多次到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洗衣服、打扫卫生,为山里孩子捐棉衣、棉被,牛城的不少公益活动中有她的身影。
母慈子贤。王淑芳已经大学毕业的大儿子和仍在哈工大读研的小儿子,都曾在这个书摊儿上帮父母卖过书,也为人指过路。笔者电话连线她的小儿子时,他说:“妈妈的爱心,教育了我,也感染了我。举手之劳能给人提供便利,何乐而不为呢?”